' E$ h* [ Y6 E _' x% D 长歌门最初的建立并不是一个武林门派,只是一些喜爱吟诗作对之文人骚客聚集之所。之所以选定西湖作为聚集地,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众人的闲情雅致。# o3 l9 x: ~1 p8 X/ t" h
但是,唐朝尚武,即使是文人也对武学情有独钟,大家在一起除了讨论诗词歌赋以外,就喜欢比武论剑。久而久之,合众人之力竟然也悟出了一套独特的武功。 9 Z( v. X- j. {1 u0 g/ M 长歌门既是武林门派又不像是武林中人,说他们不是武林人士吧,他们又广收弟子,行走江湖,处处都能看到长歌门行侠仗义的身影;说他们是武林人士吧,他们却又很少参与其他武林门派之间的争执。
+ k. q, v2 n9 N0 W' G “公孙大娘舞剑器,一曲名动天下闻。”这是当今江湖上流传的一句话。 o. Z" r1 i2 N2 U, D' K
相传公孙大娘的剑舞源自战国时期教越女阿七剑法的猿公,但在魏晋就已经失传了,直自唐初乱世才被名女侠聂隐娘寻得,并在晚年传与两个徒弟,就是公孙大娘与她的同胞妹妹公孙二娘。两姐妹天资卓越,在原有剑舞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其在威力与姿态上都更胜从前。 6 `* N+ `! c0 C# E, @% ^) p7 u" k 话说回神龙年间,武林中出现一位奇女子,人称公孙大娘,一曲西河剑舞让人叹为观止,更难得的是色艺双修,无论白道黑道都很是佩服。就连皇宫大院里的皇帝中宗都不免一年内连下七道圣谕招大娘入宫教导安乐公主剑舞。其实这大娘还有一个双胞妹妹名唤二娘,因姐妹样子太像,难有人能分辨得出来,公孙大娘反而是个通称。二娘自请代姐入宫,这一去就是四年,在这期间安乐已学到二娘三四成的本领,二娘对安乐公主更有如亲女儿般,并把自己在第一次名剑大会中得到的宝剑御神传与安乐公主。 . R7 X7 F% n" f9 s& o9 ^* g- J) i, t 再说到这宜城公主李裳秋,她乃中宗李显之女。当中宗李显被韦后逼死后只得一女名李裳秋,被侍女长孙凌救出,两人流落民间,被公孙大娘收留并授与武艺。三年过去,大娘已把剑舞尽数传与了李裳秋。玄宗即位后将同胞妹妹李裳秋诏回宫中,正其名为宜城公主。 ' W Z, {2 n. Q( I! }( k* T 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命天策将领李承恩带领大内高手强逼韦后及其女安乐公主。你道以安乐公主当时的武功造诣怎么也能逃脱吧,但怎奈多了个武艺高强的同门师妹宜城公主李裳秋。公孙大娘和二娘云游四方,聚少离多,安乐公主又是在宫中学艺,是以公孙大娘并不知安乐公主乃二娘爱徒。安乐公主受伤多处后,在武则天归天之地仙居殿后的的水井自尽。但事后从井中找到安乐公主的尸体却难辨其貌。8 X( y# M& f' H, X
真正的安乐公主是否已死这个问题困扰了玄宗很久,也因此常要天真的宜城公主陪伴自己左右,当然宜城公主还不知道逼杀的是自己的师姐。其实,当时安乐公主在兵乱之时以卓越轻功逃过众多高手与师妹的追杀,但自己也受了严重的内伤,并被李裳秋削断一节左耳,见仙居殿后有一井,遂杀一宫女,换其衣,投于井中,并弃剑于此。事后打捞起来时已经浮肿不堪,不可辨认了,众人幸寻得其宝剑御神,安了皇帝的心。 8 P( A+ I; G2 N% u, W- Y1 ] 话说安乐公主逃出宫后改名为武姸阮,意思是不忘有女断耳这段仇恨。数日后武姸阮找到师傅公孙二娘,说起在追杀她的高手中有一女子剑法与其如同出一门。二娘见爱徒如此凄惨,剑丢了不打紧,那节断耳却是再也长不出来了,便决定一定要帮爱徒讨还公道。闻皇帝还要以扬州乐坊相送,二娘与武姸阮哪咽得下这口气。其实公孙大娘与二娘两人没这事之前心中早有疙瘩,因此才天各一方,此事已过多年,在此就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