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网游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3|回复: 6

想当官的看看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4 09: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威三国 汉朝官职表' w% S/ S6 _% O$ q: U8 j
: J0 Q3 K6 w+ g  R! M6 h) Z. B
  三公: 1、丞相(掌管全国的行政)——(又称:国相、太师)
& t6 G& Q+ B  Z* _, w8 t$ L1 Z4 Z  2、太尉(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又称:大司马、太傅、大将军) - Y% o, @; c! ~7 U- h
  3、御史大夫(监察官)——(又称:大司空、太保)
5 l! f6 B2 K7 P( V  九卿:1、奉常(掌国之礼仪) " l6 [" O+ Q6 P' |8 x- L) K- G) m8 g
  2、光禄勋(掌帝之待从) / X1 o8 }6 @1 n" q1 }
  3、中大夫(掌帝之警卫)
  J  A( `5 K: G! s" @* F9 G  ^  4、太仆(掌国之车马) % C4 {. E1 S: @0 x
  5、廷尉(掌国之刑狱)
6 R6 E' H# h9 g: a" m  6、大鸿胪(掌国之外事、外交)
2 X3 b" w9 m) O# Q- D- n  7、宗正(监督帝之亲属)
  R0 L$ O4 ^6 B3 z0 U0 p  8、大司农(掌国之财政、农业), I) {. q/ T6 l6 J
  9、少府(理帝之私人财务)
. h2 i+ H/ J$ z3 c. x; k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惇、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o% |0 x* {; @& s& Y! t; n5 \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K6 a  n6 \8 B/ M* y+ r# m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5 T2 i6 Y/ N( s- t" O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c! ~+ c8 J2 H) m/ {1 v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 f, t) _4 Y* B7 L  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4 j5 R* G# u& ~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 L" ]6 _, C  @1 C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2 d. h$ M: ]5 p$ p  太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 n/ @) d6 z4 c  G  太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8 i) r  j* r& Y5 W9 A+ j4 m6 f  少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8 s, @1 B( ~2 l, s/ f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5 Y3 i* O6 y3 G+ H$ I  S6 B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 G; V6 \' V4 z5 E4 g. Y% d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3 Z. o9 |. P/ S4 y5 [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 g8 k0 v' A
  长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o: C7 R: f8 h# t; l' S4 Y& G
  从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a8 c& N# u' z5 B; X  f- r: W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0 h$ w9 `" `( [( y  司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g1 N& t- U- U# i, k  a) {
  司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O. O$ f) I. n* [/ `6 Q8 w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 i6 @$ H+ ], K! m0 F  k; C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2 a0 K% x* i9 T4 t4 j$ n* C  主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 U+ p1 r( z1 v- r1 F4 t  功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l! E0 c; ~' ?3 }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K! v9 Y8 M4 u; @' g+ ^
  丞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C: n  y4 H3 U/ r7 f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q" i0 B2 F* M+ j4 }0 `  p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0 n# A, N5 h. q) I: Z3 o3 t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 W/ a, I1 B5 z4 U( Q  别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9 W6 q& B# K0 }
  廷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6 J. T% M. ?: ?5 g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3 m: X  S6 d- z( O9 g: O5 ?% D
  尚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D: I, Y1 I' [- u0 ~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 {7 M9 o8 X1 U) T+ J5 W; I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g5 p6 z( s  q/ x' k9 j# |( h
  侍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 ]- M. s; R" x* l& u* V  宗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s. b3 L. j7 r( [9 P$ i+ y6 {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1 Q5 P: b& G4 E: m/ Y0 k1 V9 V8 `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9 l$ c% i- |! d/ O0 R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4 i0 |+ ^0 }! U3 {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4 U: M2 Y; w. e* k/ r5 o3 a  刺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 m. ]( J3 o5 h" I. T, ]+ y  治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3 g) P+ z" D. V( m# t* R  参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z$ o/ g* a2 e5 U( E. g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3 k  n! \$ z6 b6 L+ C- \  k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5 |0 L& u- j+ @( F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4 t: J, Z) U5 U7 A5 p; o1 ~; a! ]
  相国:即丞相。
3 x7 {; [- l" I) B+ D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 a$ s1 |1 o9 o, m" I5 }+ H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T$ b, y9 R! Y  Y, D4 o; Q* P
  都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3 {& L7 P' a$ X& ^. j! T  校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 }% A, r; I2 b/ l6 z7 x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e- a8 l" t; P* d/ P) G. [# y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9 q( l% o4 T* o4 }) ^! p0 X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n( D! `$ I0 F8 Y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 ?! o. M: q( P  J1 f* o0 y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L' K& L4 Q+ W' J2 y( }
  督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P* j# m/ ]4 D- K- T5 t
  安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 [! g. F) P0 c- q- L4 M
  安东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 K2 _  \. W5 d* X  E  安远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1 ~. o8 j; Q6 o% a6 |7 V  兵曹掾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 b7 K, V# O0 L$ n  步兵校尉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C! t" _, P0 n6 l+ \) X6 Z
  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3 N+ r3 b) z& n6 l3 r7 y  别驾从事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I1 I9 M- F% @* k) m
  别部司马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6 m" d0 ^: a: n% S" T( F  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g1 F0 E+ K. \3 ?8 ~7 m/ }5 H
  从事祭酒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 R* D8 I4 u& y* {  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1 N- i: J: w+ j, O  h6 I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2 `6 w* f/ m* c, k: X( G9 S  大理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5 t0 |+ R, ?' H% G
  大尚书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9 h7 h4 L7 U% n8 p" t9 f3 v/ o
  大长秋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8 p8 I" ]4 z% e7 ?4 R  东中郎将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0 d- m1 o9 C. N+ s2 b& B1 C
  东观令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z6 S5 k0 o- H5 R
  东曹属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0 g1 O1 S/ u) i6 N1 w( l4 x3 N; g, r  东曹掾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 e  c" J& i! b/ O  荡寇中郎将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z3 @! R  h1 L6 U) e
  荡寇将军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 d/ S2 U" C! ^' L) k8 e' N3 V  [  督军校尉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 [! \& F0 W. u- ]  督军从事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O3 H7 ^  z4 d* \
  都督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 J7 I' H+ D2 U1 o  邸阁督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 |0 F# i. X" f% r: [* v" k/ Y  典学从事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8 z  F; m6 S# r( m4 P3 ~1 ^
  典曹都尉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0 Q5 O) S7 E; u6 y
  都尉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 q6 i% b* W5 ~6 Q" w% p+ D; B  k1 b  都护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0 a% L2 Y: H+ c# m
  奋威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 ^& S& ]3 u( q$ d
  奋武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 {% C* B6 P$ u2 l  x& }  奋武将军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l2 @! i# c! N$ S" c# f
  奋威将军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7 f5 o3 R' |8 A  V3 p( k  符节令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 s3 ]" D, H& m9 k1 x7 u: y  奉尚“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 _4 ~2 t, N: P% Z1 f$ c( j  奉车都尉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5 B, X4 |+ H3 D' i, X% s+ i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 l' o/ J* P$ v6 f, [4 t  辅国将军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4 v* y* B* G8 B2 Z! N  关内侯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 p6 |2 l, S* L* O/ G4 P# o& B  光禄大夫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 d( q/ t/ f  n  横江将军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1 ]6 s- |% w6 u0 z- ], {8 ^
  黄门丞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H  x  E$ X; B
  黄门令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S( ^4 \; l8 S7 v- ?! F6 x
  护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7 P. m% e. F6 ]" u* A; n4 u  护军将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 D5 Z3 l! P) W  侯相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 f+ q9 D1 A$ a4 O% d5 N, v2 q  后典军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 h$ i' t! B" D, U7 }  后将军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 ~! g  ]! l: N0 h% ?  虎威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 G& y+ K+ t8 D# _. n  虎贲中郎将《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 K: w& `( z, p3 f  建武中郎将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Z$ d8 S) a5 S2 d6 j! k
  金曹从事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1 I% [1 o7 K3 d$ u9 i# F
  建武将军曹魏置,第五品。, w) A6 Z" P" D0 B; a5 d" _9 P* c
  建威将军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 q6 o% n& `# \) _/ F# ^
  监农御史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9 @! M5 K, W1 A  监军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6 O6 N3 e( h" n- T
  记室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 i! N' i, g* d" A# T  家令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S0 l. k5 A7 @3 t7 J; h4 {
  军师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5 ~, L, }! N+ I: l  军祭酒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 S# E4 ^9 j- P! Z  军议校尉参议军事的官位。* r  i3 H4 d( ~4 K# \3 z9 R- a* u
  谏议大夫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p  V' f" a0 {6 a; X# Q! |
  立武中郎将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T6 s1 {2 h/ t5 E4 |
  立节中郎将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1 h+ J  V2 ?6 C6 C- r  领军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 Q" g8 J$ Q5 a5 [  领军将军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 ]  J! l9 T5 ]1 Q6 Q  列侯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v" h2 T* ^- _
  令史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 L8 O- m& h- ~: D/ h  _8 M  令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4 b1 K& y' F( ~" C/ A( ?& Q
  秘书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N0 v/ K0 I5 S4 K7 i7 s+ b
  秘府郎三国吴置,掌校秘书。5 @' g3 P) i6 x) a- E6 u
  门下循行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 E. F4 n( \! T- m* Z  门下督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 A& H" E6 \' D/ M  南中郎将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 P( g. u9 U' {  破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y8 Y1 X6 [* o4 G) _
  平戎将军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3 {) ^( l1 j  Q8 g7 }
  平东将军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5 N: |- F5 F/ W3 U  A: O% a' V
  平南将军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 }! [/ [- {) T6 S  平北将军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M% p/ g( Z( b# w* J9 w% O  平西将军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 C+ Z8 P2 Q9 e0 K  偏将军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m( v8 ?& {# K+ g8 L
  前护军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 H! `$ u( K, s; u7 F9 o  前将军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 l5 L  S3 P! m: W- d( F  前军师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h: o) Z2 m) s% r! E4 W+ p2 p
  骑都尉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5 {3 Z& d& u: j! z. C) E% |
  劝学从事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 T+ {# Q2 k) W' M- I  儒林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0 L5 x' I; O1 r2 Z% _  上大将军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0 c6 `6 B8 l2 W/ E$ r
  绥南中郎将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O, R* Z" `# m" g( `
  射声校尉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 M; ~7 U3 F6 ?) ]  司马《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Z$ A0 e. }: O! c% Y5 F) U
  司盐校尉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 V. Y6 d0 X7 m; J  师友从事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9 p9 O. E) @: V, k/ [  师友祭酒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 F+ D( {0 j; t; n  K  庶子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0 Q( G1 Z; ~; g* C3 {' c
  舍人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w5 d" p4 I, w1 ]" T+ d) ]8 H
  尚书选曹郎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 y0 J3 r" q" i7 `! T$ {  尚书右选郎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T- ~: r: {9 _
  尚书吏部郎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 ?9 A  v" s6 w  尚书仆射尚书台副长官。秦置,属少府,主文书启封,尚书令缺,代其事。魏时置尚书仆射二人,分左右,秩六百石,第三品。吴、蜀置一人不分左右。
8 F& f1 ?$ X( L  w. l- {+ H  都尉尚书秦为少府属官。掌殿内文书,地位很低。西汉以后职权渐重,置尚书,员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曹治事。东汉时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魏置尚书,有令一人,仆射二人,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其他但称尚书。吴蜀亦置。
9 W" m& i: @* k  P3 A  尚书令史西汉尚书郎下有令史,东汉增至十八人,秩二百石,分属六曹,主书写文书。魏时为第八品。, E  Z( s& p9 i& s% T
  书部书部从事之省称。孙权置,胡综任之,典军国密事。
* g/ Y' [+ v9 F7 Y8 D  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官『制,州郡门下及诸曹皆有书佐,在外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书佐除诸曹外,因属州郡长官亲近属吏,故又称门下书佐。
7 D, f: d. W" f: B  屯骑校尉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卫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隶属中领军。7 v1 y( q  V$ l( H3 K# \
  太子太傅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三国因置。/ i# V% E2 a* ^# {  b) w
  太中大夫秦始置,职掌言议,顾问应对,为天子高级参谋。魏时为第七品,秩千石,吴蜀置同。
- R( ]" }9 [# J0 R1 U( l  亭侯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列侯中食禄于乡、亭者称为乡侯、亭侯。
- Y- ~1 J- s/ ^- w) `7 k: R  讨逆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q* z  m2 i3 l4 k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7 K7 |( H1 u0 ?1 h
  讨寇将军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8 l- C! g0 ?, e* T4 }
  武卫都尉三国吴置,孙桓、孙峻曾任。
% O4 {$ P/ L% Z  武卫将军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 J; B/ l$ G9 d  无难右部督三国吴置。禁军无难营分左右两部,均设督统之。故有是称。/ M) |- _1 ^/ c
  五官掾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则署理或代行其事。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7 F: E5 e4 F# {
  王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 r( V" J  i; t. |- V  尉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春秋时有军尉。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9 q% x7 X0 c8 ?: ?  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j! A" g7 @+ `
  选曹尚书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事。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魏改选部为吏部。4 e  h# Z$ H- g/ D
  先登校尉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 `  K0 i$ B0 R; n) ]' j$ z+ j0 u  乡侯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N/ w3 `) x+ ~- v
  相国参军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5 l6 O' C' d1 z: `
  校事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 O- d- w; c: m$ d  ^3 y  校尉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因之。& [* y, @* l# `
  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6 f2 F/ `, |3 d, F3 G& L7 w; O
  相职如郡太守。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 F$ m9 `1 r& b9 T  西曹掾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 _3 f, H0 u6 o  西部都尉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三国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6 `- K1 n* p+ y! O
  翼正都尉三国吴东宫属官。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以佐太子。
( X3 e1 x: @) c' p- f# c  羽林中郎将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u2 Z+ S9 b; L% X
  越骑校尉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Z0 ~$ r* v5 i8 X# m! d
  掾古代属官的通称。如掾属、掾佐、掾吏、掾史等,简称掾。
( g" ~8 j+ K6 V" o0 V0 @  牙门将军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 _. V8 ?1 A5 I  扬武将军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 @; t# l6 [$ ?* }- }  右部督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z) b) {: p/ D8 l  ~8 H( V6 T
  右中郎将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 {/ u& N, \' t+ r" Q4 Y
  右国史三国吴置,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 f* k# U5 C1 F) V' G+ O
  右大将军三国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s$ |  |1 s" A2 }& P. Z, m0 {  右护军三国皆置护军,分左右。, _& U8 Z- ?0 @! b. E# ]
  右将军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6 l/ m  D1 ]1 m. [. G( U9 w  议郎郎中令的属官,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秩六百石,掌顾问应对,无常员,三国沿置。1 n7 |9 G- [% }: @7 P. N" l3 r
  议曹从事两汉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或从事若干人,分司州政。
, _4 c$ k7 B8 ^7 P7 H4 d' }# w  佐军司马汉中郎将属官有佐军司马。孙坚曾任。0 Z  s6 _# k; \2 h/ F
  奏曹掾汉制,三公府设奏曹,主奏议事。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比三百石。吴亦置。& ~3 v2 n3 W) T( r- e9 X/ f5 q
  赞军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W- Z9 H% t9 I9 O5 N, ]) v0 |
  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n  x0 ^0 X; Y4 `/ k
  折冲校尉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惇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y( C3 F) I! Z9 w- n
  左执法三国吴置,为御史台属官,与中执法、右执法共同平决诸官事。) ~+ ~) J& G$ D7 E+ p1 k$ M  x
  左典军三国吴置左、右、中三典军,领营兵。) B, i: ~4 c, J' q# s% [" C
  左节度吴始置,典掌军粮。分左右。
8 k8 y! o1 X6 A2 ]. z5 a/ o6 D  左司马汉制,将军府多置司马,职位仅次于军师、长史。汉末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权任顾雍为左司马,当为讨虏将军之属官。
& [# w$ x6 ?8 f/ t! p4 O  左军师曹操为丞相时置左军师一人,第五品。三国吴置,但不属丞相,而以三公领之。) _6 z' F" A2 w" l1 v
  左丞相秦置丞相,分左右,秦人尚左,以左丞相为正,右丞相为副。汉人以右为尊,故右丞相为上。三国吴置丞相,分左右,后仅置一人。
6 m0 y/ T* I: R7 H' e7 N, ^  左右都护三国吴置,黄龙元年,拜陆逊为大将军、右都护,诸葛谨为大将军、左都护。" e1 \6 q" f" Z; j$ R  J" ~# q5 s
  左护军秦有护军都尉。汉有护军中尉,属大司马。东汉有中护军,为将军幕府之员,非朝廷列职。曹操为汉丞相时置护军,后改称中护军,第四品,掌禁军。后随州都督置护军,第五品。诸要镇及将军出征皆置诸护军,第六品,其中有左护军。吴蜀亦置。, d' W  X. h; R. {
  左将军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 J! G/ z0 _9 h9 d  长秦置县令、县长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不足万户为长。魏时为第八品,秩三百石。
5 G4 E" \1 K/ i0 L" I% G  |6 D  x/ |  长乐少府汉制,太后宫官皆冠宫名。景帝前置长信詹事,掌皇太后宫。公元前144年改为长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因皇太后所居宫复长乐旧名,更名长乐少府,位在少府正卿之上。蜀皇太后亦称长乐宫,因置此职。
' N3 v3 X- H5 I6 |/ W* U( W  长水校尉汉制,为武帝所置,京师屯兵八校尉之一,掌长水胡骑,秩二千石。长水为地名。胡骑近长水,故名。三国因置。
) }3 |* V+ o+ E) F: Y3 w: N- e1 K  振威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J; |0 f, M6 w# L4 y9 b
  镇东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9 P7 O, c9 @$ W2 f, Q) S
  镇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4 _6 l  u' ^/ H0 |4 r  镇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U$ d5 J$ a% l+ k% |6 W
  镇西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p$ T/ N6 R0 }8 z- [% P4 s
  镇北大将军品级与镇北将军同,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不常置。
; Z# t8 M% \8 x! g, S8 h6 I' v  镇南大将军品级与镇南将军同,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不常置。
& r! s) T% o7 r5 N  镇军将军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L' M% ]' j/ g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v9 U+ Y6 P/ ^/ @/ A4 I: m9 |
  征虏将军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g7 t% N. Z& U) U6 S2 `) ]% v
  征西大将军东汉之大将军中有征西大将军。魏及蜀之征西将军中以资深者为征西大将军。吴亦置。" e6 h, S. q% a* z
  征南中郎将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 o8 A  l! S% w) l5 `, l9 i
  中领军曹操为汉相时置领军,后改为中领军,第三品,掌禁军,主五校尉、中垒、武卫三营。蜀亦置,并有领军、前领军、行领军。吴称领军将军。
# \) k6 ~) N" N/ R" t" r  中军师魏置,为丞相属官,第五品。0 w. D/ E5 S* j# {% R
  中散大夫秦汉诸大夫有中散大夫。凡大夫皆职掌言议,顾问应对,无固定职事。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g/ ~. Y4 |; Z; u
  中郎秦置,汉沿之,属郎中令,其长称中郎将。汉武帝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以五官中郎将统领中郎。曹魏置中郎,隶光禄勋,第八品,秩六百石。
) Q0 _- c' a; S) n2 a; Q# U% l  中郎将秦置中郎将统领供事禁中的郎中。汉武帝时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秩皆比二千石,隶属光禄勋,侍从天子、随行护驾。东汉时其职主要为协助光禄勋考课察举三署诸郎,后还谴其领兵,增加各名号中郎将甚多。9 Y) O% ~4 i0 a4 t
  中监军蜀置,为加官。  P+ T; A5 W8 i/ c
  中书丞三国吴置,为中书监、中书令的属官。: M* c5 }/ J2 @! O% @
  中庶子周代始置,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教育管理。汉沿置,为太子属官,职如侍中,为太子近臣。秩六百石,第五品。
2 R' k, |0 ]# g  治中从事史汉置,是州刺史的助理,主州府文书案卷,居中治事,与别驾从事史分别为州府内外总管。
+ o* k) c0 a. @* l, }  主记东汉州郡设专管记事、簿书的主记室,主记室员是主记室史,简称为主记,是州郡中仅次于主簿的亲近属吏。魏沿置。* J& {/ G3 R$ C1 s9 X4 ~
  著作郎三国魏明帝太和中始置,掌编撰国史,属中书省。
' O1 [4 S) e* c9 a9 }3 w  昭德将军魏置,第五品。( L4 _+ g, }% @3 f. H9 S
  昭武将军魏置,为第五品。$ E- E. G- l3 P- g
  昭信校尉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 y; K; {2 F8 P( p% ]; o" u州牧古分九州,每州置牧,为一州之长。汉武帝时分十三部州,每州置刺史一人,监察地方。成帝时改为州牧。后复为刺史。灵帝时又改为州牧,位在郡守之上,已由监察官发展为总揽地方大权的行政长官。
发表于 2009-2-4 13: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额……还没看完就头痛了
发表于 2009-2-4 15: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12 我努力看完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6: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有人看完。
发表于 2009-2-5 08: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12 为了回报你~~所以看完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0: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你就长知识了。
发表于 2009-2-5 14: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MppP 其实有大部分我都知道其用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GMT+8, 2025-8-7 14:43 , Processed in 0.0872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