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12-7 22: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
A8 H r3 | n: F* G 贾栩/法正/郭嘉/司马懿/陆逊/周瑜/程昱 都有机会争夺第一
% ]) ~9 s: }! M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
* S& X5 \) C1 c- m% b 总之不是诸葛亮3 ^! q4 `1 k! a) M. v) {* b) u
诸葛亮只适合搞内政和打口水仗8 b! C# D1 j5 Z8 R# e1 J) P& C
注:单指军事谋略 单指历史(虽然至今到底历史真相是哪样还存争议)
$ X7 }5 j4 D- w& I& Q8 h. c! x
5 ?& G2 Z8 H. c5 {0 {
p6 ~/ D' N: E; H$ \作者:lc909090 回复日期:2008-9-11 22:31:50
* |* F+ O0 l# N) I ……" h8 J) n9 {4 D+ [) @# u: e
诸葛亮是全才,他的军事才能是从自己的政治能力衍生出来的附属品
2 Q% {$ ~% ^4 g7 e5 ?+ l) ` 只讨论他的指挥艺术根本不公平+ ?/ k) X8 z1 z! p- R
而且在历史上军事谋略厉害的人多半都是坐在指挥部里造势的,真正在战场上制造神奇胜利的人只是“将才”而已。白袍陈庆之曾经创造过骇人听闻的战绩,但是人们提到谋略家,排到什么时候才到他?" J. T( O$ x5 a* U( w
+ m! J8 c( g' V/ i8 h 而且军事谋略方面/ C8 V5 q) c4 ~, ]6 p1 y
贾诩是三国有名的损人……他出的计策都是特别特别阴损的,获胜的那方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厉害之处也就是损得匪夷所思而已。7 ~+ o) }9 b T9 r
高吗?
# j( h2 b5 f1 k9 @9 o3 t( D 这样也算高那就高好了。
$ ]* O. g& K3 A- N; b4 u
4 Q- A9 X4 f1 S8 E) g# d8 R0 J 郭嘉在正统的谋士里面,也算是绝代之才了。出的计策精妙,而且也极富远见。作为兵法战术家的成分高出了战略家的成分。这也和曹操阵营里面的分工有关。这个等下再说。不过郭嘉这个人实战的功绩太少,而且他表现的时候,天下最强的几个战术家,谋略家,都没有开始活跃。郭嘉其实是属于那种没有来得及犯错误的就死掉的人。要论第一应该把他放在三国成型的时代才显示得出来
8 m* j# E4 @2 n! g3 P' z4 y 0 ^; m% j& ^( D& h. ]: T. i9 s
司马懿很像诸葛亮,他没有完全展示才能的时候,诸葛亮却死掉了。这是一个遗憾。但是,他在纯军事指挥艺术上强于诸葛亮是毋庸置疑的。诸葛亮调兵遣往往在整个战争开始以前态势就已经确定,司马懿却往往可以依靠自己的现场指挥将诸葛亮的手下打得满地找牙。他很明显在预先的筹谋上没有诸葛亮准备的多,但是却可以打成均势,这点很值得深思。) ?+ _/ y s, Z0 m9 `; j
$ Z# Y- A) F) t& X; Q, [
陆逊和周瑜也是全才,他们也许比诸葛亮还要平衡。作为文职总帅,诸葛亮很难在战场变换的时候亲自在前线指挥,所以信息延误的时候蜀军常常败北。像古代君子的理想一样,但是陆逊和周瑜真正做到了出将入相的地步。既是战术家,也是勇敢的指挥官,这点又加分不少。
& L9 s6 p7 Q" `, A
+ {: T4 Q! S; R/ x* E8 Y 程昱作为曹操的谋士,实质上属于出谋不多,但是效果长远的类型。( u5 ? S9 o, M+ @5 {) x8 F0 H
这种人才是正统的谋略家。
7 T1 }% _! p! ~, ?- |" e
9 x; Z: u& X7 p 三国里面谋略家最厉害的,我认为有两个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荀彧。! C/ Q' A' z I+ z5 A" G
诸葛亮其实挺冤的,这样一个千古奇才,就因为演义神话太严重,结果翻案的反效果就是被贬低。2 u6 {! H# P5 R# [: S
大家其实可以看看诸葛亮最初三分天下的构思,这个构思最初好像鲁肃还是谁提出过,我忘记了,是三国时期最大胆的一个政治计划。但是最初的西方一国,根本没有人想过会是刘备上位。但是诸葛亮敢于为刘备筹谋,实际上在军事上已经准备了一系列杀人夺权上位的方法。纵观古今中外最厉害的谋略家们,能够将内政的部署完全布置成最佳战争动员状态(比如六出祁山),而且可以不断在危及的时候把握战争节奏的政治人物(多次被司马懿截断自己的军事部署,但是依然可以安然撤退),实际上都是战略天才,超出内政的范畴。看低诸葛亮的人,都会指出,诸葛亮本人在刘备崛起的时候并不是军事主谋士,在握有军政大权以后,也没有什么大的战术胜利,其实这是一种偏差。首先,刘备上位的时候,诸葛亮专注于外交内政。在敌人相对弱小的时候(如刘璋),刘备的战争主要工具可能首先是“将”(关羽张飞等万人敌),反而不是奇谋。实际上,那些突袭成都一类的计策,换成上面每一个谋士,都做得到,并不是什么瞒天过海的大计。0 `; l' a! x* C7 d' c
但是诸葛亮掌握大权的时候,他的对手曹魏可就是“上将千员,谋士车载斗量”的大国了。他要使用奇谋的难度之大,要超过了之前法正庞统等人的战术意见,所以他只能维持一种大势,不去理会小节。
- \1 y1 V; F# P. i( r 还有一个很尴尬的地方是,诸葛亮真正成为军事主官的时候,手下已经无将可用了。三国里面,人才最凋零的就是蜀国,这点也是蜀政权仓促建立的后遗症。再加上诸葛亮自己要坐镇中军,自己一生几乎都没有表现出第一前线的指挥艺术,这一点他比中途岛战役时候的山本五十六还要倒霉(山本五十六没有办法指挥,结果南云自己就指挥失当了)。
! W1 q+ f* K4 u$ B' J9 C+ ~( M 总的来说,诸葛亮自己的指挥艺术并没有表现出来什么。这也和他自己谨慎的性格有关。一生几乎不用奇谋,这点他简直就是一个长短脚的残疾人。但是,一个巨大蜀国的建立,平服后方的同时还能不断进行新的战争动员,在他活着的时候蜀国能够一直维持攻势,这一点诸葛亮在筹谋工作上取得的成就放眼中国军事史也是极其少见的巨人般的才能。
2 G, a, T0 {; w' J 4 M. ]2 T$ B9 P2 M: G5 r# B9 K
另外一个谋略家就是“王佐之才”的荀彧,不过今晚太晚了就不说了。* |/ s9 F9 l; Z! c# n% c, c
呵呵
/ i+ S/ {" Z% j" p' G \: n8 v4 W3 r9 h6 _* ^
0 J+ b* _; n0 d; K+ L
抄的
) F2 ]8 \* Q, p# ?- B小天天補充 ( l/ c& m4 B9 o, v( {
三分天下是魯肅第一個提出的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