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3-13 10: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
播报
编辑
主词条:元朝经济
农业
根据学者吴慧的研究,元代亩产比宋增长了9.4%。 [4] [100]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蒙古可汗进入中原之初,惨酷的屠杀和劫掠,给北方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毁坏。
蒙古人原来是游牧民族,草原时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蒙金战争时期,曾打算尽杀汉人,把耕地都变为牧场,大臣耶律楚材建议不如保留汉人的农业生产,以提供财政上的收入来源。这个建议受到铁木真的采纳。窝阔台之后,为了巩固对汉地统治,实行了一些鼓励生产、安抚流亡的措施,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特别是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不断推广,棉花及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种植和运销都在南宋基础上有所增加。
手工业
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就使当时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在某些方面渗入了商品货币经济关系。但是,由于元帝集中控制了大量的手工业工匠,经营日用工艺品的生产,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对民间手工业则有一定的限制。
商业
重视商业
元代的商业发展与商品流通客观上具备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规模空前的统一局面、对外关系的开拓以及畅达四方的水陆交通,为中外商旅提供了“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的优越环境。
由于蒙古对商品交换依赖较大,同时受轻商思想较少,故元朝比较提倡商业,使得商品经济十分繁荣,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相当富庶的国家。而元朝的首都大都,也成为当时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以{已过滤}权势为标准,元代商人大体可划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由贵族、西域商人、官僚、上层僧侣和豪商组成,他们在行商时受到官方多方面的庇护和优遇,有的甚至不当杂泛差役、豁免或逃匿商税,取得持玺书、佩虎符、乘驿马的特权 [45]。
商品交流也促进了元代交通业的发展,改善了陆路、漕运,内河与海路交通。
货币
为了适应商品交换,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然而因滥发纸币也造成通货膨胀。
纸币正式作为法偿币,与白银等一起通行全国,赋税政策又规定,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钞币和白银,耕织之家普遍用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贸易白银,以供官赋” [86],以输税为条件,贵族官僚经商不存在任何限制。蒙古贵族还直接利用斡脱放债营利,并设立专门机构,制订一系列条例,保护斡脱的运营。 [46-47]这些都使商品化程度得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人口
元代户口统计表
年代
户数(户)
口数(人)
备注
夏崇宗永安三年(1100年)
-
估300万 [48]
-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
8,413,164 [49]
估870万 [48]
53,532,151 [49]
估5600万 [48]
学者认为金灭亡后境内仅剩200万户、1050万人。 [50]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
12,670,801 [51]
估1550万 [48]
28,320,085 [51]
估8060万 [48]
此年为南宋人口峰值,学者认为因宋元战争人口锐减超过一千万。 [50]
元太宗八年(1236年)
1,100,000 [52]
-
统计范围为原金、夏境的华北地区,1235年实施的乙未籍户至1236年完成。
元宪宗二年(1252年)
1,300,000 [53]
-
本年完成壬子籍户 [54]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
1,418,499 [55]
-
-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13,196,206
估1500万 [48]
58,834,711
估7500万 [48]
原南宋境内有11840800户,原金境内有1355406户。此次统计数据不包括西南各省的“山泽溪洞之民”。 [56]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13,430,332
60,491,300
内郡(即北方)有1999444户,江淮和四川(即南方)有11430878户,共有59848964人,另外有游食者429118人,僧、尼213148人。 [57]
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
①14,002,760 [58]
②11,633,281
②53,654,337
①号数据为官方统计峰值
②号数据出自《元史·卷九十三》 [59]
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
13,400,699 [60]
估1700万 [48]
估8500万 [48]
-
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
估1800万 [48]
估9000万 [48]
部分学者认为此年为元代人口峰值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
-
估6000万 [50]
学者认为元明之际的人口谷底为六千万 [50]
注:本表官方统计数据仅包含汉地(不含吐蕃、云南、岭北及辽阳行省)的居民,未包含特殊居民如贱民、佃农、奴婢、僧道等人群,蒙古贵族军将们又有大量的驱口,此外还有军户、匠户等均不计入户口统计,故实际人口远多于在籍人口,本表估算数据出自吴松弟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及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发展史》。
赋税
赋税制度主要有税粮和科差两项。税粮南北不同,北方分为丁税、地税;南方则沿袭南宋旧制,按地亩征收两税。科差行于北方者,包括丝料、包银和俸钞三项。南方科差则有户钞、包银。但“江南包银”在元代施行时间很短。一般来说,元代的江南三省不征收包银。 [5]
差役按里甲户等编派,如坊正、里正、仓官及库子等。又有修城、开河、筑堤、运输等力役。差役极为繁重,给劳动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官吏收钱的名目:部属参见要“拜见钱”,逢年过节要“追节钱”,生辰祝寿要“生日钱”,迎来送往要“人情钱”,无事白耍称“撒花钱”,例行公事要“常例钱”,论诉官司也要收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