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网游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回复: 9

南朝陈(557年-589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5 09: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朝(557年-589年),史称南陈、南朝陈,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为陈武帝陈霸先所建立,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传五帝,共历三十二年。
陈霸先出身寒庶,因协助平侯景之乱,得任扬州刺史。梁元帝败亡后,王僧辩迎立北齐送来的萧渊明为帝。陈霸先利用江南民心不满,杀王僧辩,大败北齐军,拥立萧方智为帝,永定元年(557年)称帝,改国号为陈,即陈武帝。陈朝建立不久。先是梁宗室萧勃在广州起兵。梁湘州刺史王琳又联合北齐抗陈,占据郢州、江州。武帝的继任者文帝陈蒨虽击败东下进攻建康的王琳与北齐的联军,但湘州又被北周袭取。直至文帝收复江郢二州,周军才被迫撤退。文帝在削平各地豪强著姓后,任用一些实力较弱的地方豪强为各地刺史,借以稳定五岭以北。文帝在平乱的同时,大力革除奢侈之风,使陈朝{已过滤}稍为安定,促成“天嘉之治”。光大元年(567年),陈宣帝陈顼即位,继续实行文帝时轻徭薄赋之策,使江南经济逐渐恢复。太建五年(573年),宣帝发起“太建北伐”,一度占领淮南之地。后为北周所败,尽丧江北州郡。后主陈叔宝继位后,不问政事,荒于酒色,陈朝国势江河日下。祯明二年(588年),隋文帝杨坚命其子杨广等统军攻陈,至次年(589年)攻陷建康,陈朝灭亡。 [46]
陈朝疆域在南朝诸国中为最小,仅能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交趾以北的地区 [1-2]。此外,梁陈之际,私人讲学传经之风逐渐发展,寒人地位上升,逐渐向士族转化 [22]。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09: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文名陈
外文名Chen Dynasty
别    名陈朝、南陈、南朝陈
时间范围557年 至 589年
首    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主要城市扬州、镇江、福州、郢州、鄂州等
语    种金陵雅言
货    币陈五铢、太货六铢
所属时期南北朝
人口数量1500万(589年)
国土面积133万平方公里(572年)
主要帝王陈霸先、陈蒨、陈伯宗、陈顼、陈叔宝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09: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号
播报
编辑
陈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皇帝姓氏和国号相同的正统王朝。 [3]陈霸先被梁敬帝萧方智封为陈公、陈王,加之陈霸先号称是颍川陈氏之后,春秋陈国之裔,所以立国后建国号为“陈”。 [4-5]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09: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
播报
编辑
征伐定业
主词条:侯景之乱、陈霸先破王僧辩之役
陈霸先是吴兴郡长城县下若[箬]里(今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据传为“颍川陈氏”之后,实则出身寒微,或为吴兴当地的寒门豪强。 [6] [70-71]
《陈书》说陈霸先“少倜傥有大志,不治生产。既长,读兵书,多武艺,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 [4]。约在南梁大同六年(540年),时任吴兴太守的萧映已极为器重陈霸先,到他就任广州刺史后,陈霸先亦以中直兵参军随行 [7]。大同十年(544年),交州的李贲自称越帝,新州(治在今广东新兴)刺史卢子雄、高州(今广东阳江)刺史孙冏围攻广州,广州告急。陈霸先力战解围,受到梁武帝萧衍瞩目。大同十一年(545年),梁武帝任陈霸先为交州司马,讨伐李贲。经过三年苦战,陈霸先收复了交、爱、德、利、明等数州(均位于今越南北部)。陈霸先回高要不久,正遇上侯景之乱。大宝三年(552年)王僧辩与陈霸先登坛设誓,缔结盟约。征讨大军沿路攻克芜湖、姑孰(今安徽当涂),同年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决战,彻底摧毁了侯景势力。
承圣三年(554年)三月,梁元帝萧绎进陈霸先位为司空。九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今湖北荆州),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被俘杀。朝臣与百姓中强壮者都被掠走,陈霸先在江陵的的儿子陈昌、侄子陈顼均被掳至长安。此时,梁元帝之侄萧詧被西魏扶为傀儡皇帝,建立后梁。江陵陷落后,王僧辩与陈霸先经反复商议,准备于次年二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晋安王萧方智到建康称帝。 [31]
萧方智自寻阳入居建康朝堂不久,北齐坚持派兵护送原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来当傀儡皇帝。王僧辩起先不允。承圣四年(555年)三月,齐军兵至东关(今安徽巢湖市),王僧辩派兵阻拦失败,屈从于北齐的压力,于七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以萧方智为皇太子。陈霸先认为一旦萧渊明为帝,梁朝将成为北齐附庸,故而与王僧辨再三苦争,王僧辨没有听从。因此,陈霸先召徐度、侯安都、周文育等谋划,决定以“擅自废立”之罪讨伐王僧辩。并于同年九月在京口举兵,突袭石头城,陈军从建康城北入城,王僧辩猝不及防,苦战不敌,就擒后被缢杀。 [31]
承圣四年(555年)十月,陈霸先立萧方智为帝,史称梁敬帝,改元绍泰;自任大都督,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北齐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年)底和太平元年(556年)六月两次侵犯梁朝,均被陈霸先率部击败,使江南民众避免了遭受外族的侵害(参见陈霸先破北齐之役)。绍泰元年(555年)十月及永定元年(557年)二月,又分别平定了王僧辩余部和曲江侯萧勃的反叛(参见萧勃反陈霸先之战)。 [68]至此,陈霸先为称帝铺平了道路。
禅梁称帝
主词条:陈霸先平王僧辩余部之战、陈霸先破北齐之役
陈霸先立萧方智为帝后,占据湘、郢等州的王琳一直不服。太平二年(557年)五月,王琳大力修造舟舰,准备进攻陈霸先。六月,陈霸先派西道都督侯安都、南道都督周文育率领水师二万人会师于武昌,对王琳发动进攻。
永定元年(557年)八月,梁朝提升丞相陈霸先为太傅,加赐黄钺、殊礼。九月,又提升为相国,总领朝政,封陈公。十月初三,进爵陈王。初六,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初十,陈霸先在南郊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永定,国号为陈,是为陈武帝。武帝登基后,封萧方智为江阴王(次年派人将其杀死)。 [31] [68]
陈武帝建国之初,“号令不出建康千里之外”,他一面笼络江左豪族,恢复江南经济,一面征伐北齐,收复淮南失地,政权逐渐稳固。建康都城也在兴工复建之中。永定二年(558年)正月,王琳带十万甲兵东下,抵达湓城(今江西瑞昌),驻扎在白水浦(今江西九江西)。三月,北齐派兵援助并护送梁永嘉王萧庄回到江南,王琳拥戴萧庄登上了帝位,被北齐册拜为梁丞相。
陈武帝在位期间,每临军机大事,都能确定破敌制胜之道,而处理政务则崇尚宽和简朴,注意休养生息,不轻易用兵 [42]。永定三年(559年)六月,武帝病逝,在位三年,时年五十七岁,葬于万安陵 [8]。
文帝粗安
主词条:天嘉之治
陈武帝病重时,征其侄陈蒨入朝继承皇位。陈蒨抵达后,于永定三年(559年)六月甲寅日在建康太极前殿即位,史称陈文帝 [9]。当初,陈霸先追谥其兄陈道谭为始兴昭烈王,让他的第二个儿子陈顼继承封号。等到文帝即位,陈顼还被俘在周都长安没有回来,文帝改封陈顼为安成郡王。 [10]
文帝即位时,陈朝局势仍十分危急。永定三年(559年)十月,王琳得知陈霸先死,率军东进,拥萧庄出屯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北齐派慕容俨率军临逼长江,为之声援。十一月,王琳进犯大雷(今安徽望江县),文帝以侯瑱、侯安都、徐度合兵抵御。天嘉元年(560年),当王琳与侯瑱在芜湖交战时,北周发兵攻打荆州,结果王琳兵败,王琳与萧庄逃亡北齐 [11]。
天嘉元年(560年)二月,文帝任命陈昌为湘州刺史,封衡阳王。三月,侯安都迎接陈昌渡汉江,陈昌溺死于江中。然后,侯安都上奏陈蒨,宣称陈昌渡江时遭遇不测,船坏被淹死。
陈蒨起自艰难,知晓百姓疾苦,仍贯彻休养生息的策略,治国一律从俭 [13]。在位时期,励精图治,除平湘州王琳外,还相继讨定临川周迪、豫章熊昙朗、东阳留异、建安陈宝应等各地割据势力的叛乱; [40]又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当时陈朝{已过滤}清明,百姓富裕,国势较强,史称“天嘉之治”。
天康元年(566年)三月,文帝任命陈顼为尚书令。四月,文帝患病,同月逝世,终年四十四岁。 [12]
太建之政
主词条:太建北伐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太子陈伯宗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光大。光大二年(568年)十一月,安成王陈顼以皇太后沈妙容的名义将陈伯宗废为临海王。 [14]陈伯宗被废后,出居别第,后世称其为废帝。 [45]
太建元年(569年)正月,陈顼在建康的太极前殿即位,是为陈宣帝。同日,陈顼下诏封其子陈叔宝为皇太子。十月,左卫将军欧阳纥占据广州叛乱,宣帝命车骑将军章昭达率军讨伐。 [15]太建二年(570年)二月,章昭达擒获欧阳纥,平息广州之乱。 [16]
太建五年(573年)三月,宣帝力排众议,决议出征北齐,任命镇前将军吴明彻为都督征讨诸军事,裴忌为监军事,统率十万大军进攻北齐。四月,前巴州刺史鲁广达在大岘(今山东省临朐县)击破北齐军,仪同黄法捁タ死簟4撕笾敝潦拢戮嗉坦ト∏刂荨€荨⒑现荨⑷手荨椭荨⒈毙熘荨⒒糁莸鹊兀纫晕饷鞒故崭词傺簦苌笔亟趿眨舜伪闭鞯淖畲笳焦弧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疆域
播报
编辑
领土范围
在南朝历代中,陈朝的疆域最小,“西亡蜀、汉,北丧淮、肥” [2],大体上同三国时的吴国差不多。
侯景之乱后,北齐占领江北淮南之地,西魏占领汉中巴蜀。西魏又受萧詧之托,率军夺下南朝梁江陵以北之地,建立附庸国西梁。 [1]同时设在今云南和贵州西部的宁州也不复存在,当地爨蛮豪族乘机而起,脱离梁朝统治,并影响了周边地区。由此使得陈朝建立后,今四川长江和大渡河以南、湖南西部、广西西部已经不再设有郡县。 [47]
陈朝建立后,陆续收复淮南及部份淮北之地,并且一度夺下北齐长江以北之地(573年—577年)。到陈末时受北周入侵,使得国土减少,仅剩长江以南至交广地区,与北朝隔江对峙。 [1] [47]
行政区划
陈朝大体沿袭前朝郡县建置,有42州,109郡,438县。 [2]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09: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过滤}
播报
编辑
门阀
梁陈之际,私人讲学传经之风也逐渐发展。据《南史·儒林传》,梁陈两代计有伏挺、孙详等十余人,均为普及文化做出了贡献。寒人凭经学、史学、文章入仕为流内官者逐渐增多。《南史·儒林沈峻传》,“家世农夫,至峻好学。……遂博通五经,尤长三礼”,由兼国子助教(流内二班)升兼五经博士(流内六班)为其一例 [22-23]。这样,梁、陈之时寒人既继续凭借吏干、武功仕进,甚至升为高官显贵,与高门平起平坐,陈霸先以寒人夺取帝位,更开了南朝从未有过的先例(宋、齐、梁开国诸帝均出身低级士族)。同时,寒人又开始通过经史学术跻身九流,逐渐向士族转化 [22]。
此外,由于自东晋以来官分清浊,清官声望越来越高,因而逐渐形成易代之际往往用清官,而不能再象东晋、刘宋那样用浊官奖励寒人的吏于和武功。如齐末梁初,就有不少“吏姓寒人”选为清官,甚至得到了黄门郎、散骑侍郎这样长期为高门垄断的极清之职 [24]。梁末陈初,也是“员外常侍,路上比肩;咨议参军,市中无数”,两者也都是清美之官 [25]。
在地方刺史的职位上,梁、陈时士族、庶族在仕宦中大致各占一半,且任职者中南人的比例有所提升。 [46]
法律
永定元年(557年),尚书删定郎范泉奉诏制定律令,参议者有尚书仆射沈钦、吏部尚书徐陵、兼尚书左丞宗元饶、兼尚书右丞贺朗等,成陈律三十卷、科令四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记陈律九卷、陈令三十卷、陈科三十卷)。陈朝的律、科、令基本上沿袭梁朝,甚至连“轻重繁简”,也“一本梁法”,而且“条法冗杂、博而不要”在法典史上没有留下什么影响,很快被淘汰了。 [26]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09: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
播报
编辑
人口
在东晋、南朝的五个朝代中,陈朝历经梁末侯景之乱及长期的宗室相争,遭到了自东晋以来最严重的人口损耗 [29] [67]。《隋书·地理志》称陈仅有“户六十万” [2]。《通典·历代盛衰户口》也称:“宣帝勤恤人隐,时称令主,阅其本史,户六十万。”可见,杜佑认为陈有户六十万是在陈宣帝时,即陈朝已经建立约二十年后,也包括太建年间收复的江淮地区人口。至陈后主亡国时(589年),仅剩“户五十万,口二百万” [4]。
但南北朝时中原政权人口统计仅统计编户齐民,大量隐匿人口未被计入 [67]。《中国人口通史》估算人口约六百八十万 [29],《中国人口史》则猜测南陈人口应在一千五百万至两千万。如取二说的中值,南陈人口约有一千万左右。
赋役
南朝官府工匠可以轮番休假,自南齐建武元年(494年)开始。到南梁时,“凡所营造,不关材官,及以国匠,皆资雇借,以成其事” [27],营造工人“皆资雇借”,而不再是征发而来,是役法上的一个重大的进步。太建二年(570年),陈宣帝又下诏:“巧手于役死亡及与老疾,不劳订补。”官府仍然拥有的“国匠”,从此只减不增,雇借势将成为唯 一的方法,并将扩大其范围,非仅国匠而已。唐代的和雇实导源于南朝。 [28]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09: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
播报
编辑
岭南
陈朝辖地较梁朝进一步缩小,故愈加重视对分布于交、广、越诸州的俚人居住地区的开发。陈朝沿袭梁朝的政策,往往署任当地酋豪为长官,“以收其利”。同时置西江、南江两都护,在军事上、经济上加以控制 [48]。当时的俚人首领中,以高凉郡(今广东茂名)人冼夫人贡献最大。她早在陈霸先起兵时便劝说其夫冯宝予以支持。到陈朝建立后,冯宝去世,冼夫人安定百越,并派其子冯仆与各位首领朝见陈霸先,陈霸先任用冯仆为阳春郡守。到太建二年(570年)广州刺史欧阳纥叛乱时,冼夫人便拒绝叛军的招揽,带领百越酋长协助车骑将军章昭达平叛。陈宣帝任冯仆为石龙郡太守、平越中郎将,封信都侯;册封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冼夫人得到陈朝朝廷的封赏,为维护岭南地区的安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49]。
东北
天嘉二年(561年)十一月,高丽(即高句丽)遣使进献方物。次年(562年)闰二月,陈文帝授“高句骊王”高汤为宁东将军 [52]。天康元年(566年) [57]、太建二年(570年) [59]、至德三年(585年) [64],高丽相继遣使进献方物。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09: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外交
播报
编辑
东亚
天嘉三年(562年)闰二月,陈文帝授百济王扶馀明(此时在位的应该是威德王扶余昌)为抚东大将军 [52]。光大二年(568年)七月,新罗遣使进献方物 [58]。太建二年(570年),百济 [53]、新罗 [59]均曾遣使进贡。太建九年(577年)七月,百济遣使进贡 [61]。次年(578年)七月,新罗进贡 [62]。至德二年(584年) [63]、至德四年(586年) [65],百济相继遣使进贡。
东南亚
永定三年(559年)五月,扶南国(今柬埔寨及老挝、越南南、泰国的一部分)遣使进献方物 [51]。天嘉四年(563年)正月,干陁利国(今印度尼西亚巨港一带 [55],另有其他说法 [56])遣使献方物 [54]。光大二年(568年)九月,林邑国(今越南中部),狼牙修国相继遣使进献方物 [58]。太建四年(572年)三月,扶南、林邑再遣使进贡 [60]。至德二年(584年)十一月,盘盘国(今泰国南万伦湾沿岸,另有其他说法)遣使朝贡 [63]。
此外,丹丹国(故地包括今马来西亚吉兰丹州在内的马来十岛中部一带)于太建三年(571年)、太建十三年(581年)及至德三年(585年)屡遣使陈朝。 [50]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09: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帝王世系
播报
编辑
庙号
谥号
名讳
生卒年
年号
在位时间
皇陵
追尊
太祖
景皇帝
陈文赞





始兴昭烈王
陈道谭
?-549



世系
高祖
武皇帝
陈霸先
503-559
永定
557-559
万安陵
世祖
文皇帝
陈蒨
520/522-566
天嘉
天康
560-566
永宁陵


陈伯宗
554-570 [72]
光大
567-568
临海王墓
高宗
孝宣皇帝
陈顼
530-582
太建
569-582
显宁陵

长城炀公
陈叔宝
553-604
至德
祯明
583-589
洛阳邙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GMT+8, 2025-5-6 13:24 , Processed in 0.0519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