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8-20 15: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17 既然说到诸葛亮死,就闲散说两句诸葛亮的出师表和刘备托付他北伐的用意,当然了,或许只是我一家的偏见而已。0 L! l7 O# g. k( _
6 c. ]' }4 ^, [' i% C/ ^. i( A ^
初读出师表,我的感觉就两个词儿,霸道,琐碎。# r o5 G y6 A" P4 m6 W7 r( z
# X! }1 Z% |5 n8 l8 M1 s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呢,因为按道理说,出师表出师表,就是将领出征之前,向主君表表必胜决心,阐明敌我战略部署之类的东西。但诸葛亮这篇东西明显不是这样,全文里谈到出证的恐怕连三句话都没有,长篇累牍,都是对刘禅,这个皇帝为人处世的反复告诫。
$ K) i* X- q6 U. U8 E' K
0 R* b% ]* [! Z# x1 ]不仅如此,诸葛亮对刘禅的告诫,不是让他去如何振作治国,反而是让他啥也别搞:违法乱纪的和真诚善良的,你只管交给有关部门去处理;宫里的事甭管大的小的,你都去咨询郭攸之他们;军营里的事,只管去咨询向宠。
1 J2 k; f H8 Q5 T5 Q1 J
1 y7 G6 }' W0 r. w- r总之,诸葛丞相的要求就一句话,裁决处置都是这帮贤臣的事,您呐,只要在报告上签字盖章就够啦。
/ Z/ }, X% X' x( r
7 k0 T0 N0 X1 u* n5 M+ r2 Y# l( ~够霸道的吧。7 q2 j7 O" E' h) d l- h
4 U2 @( H9 s" D0 R6 E% C还有就是琐碎。
2 ?+ H( p! F6 d) v# `9 x9 ?6 J8 I$ u6 v6 n
一篇出师表,郭攸之,董允,费祎,向宠,蒋琬,张裔,几个人的名字和官职,翻来覆去的出现。好像诸葛亮非但怕刘禅没能亲近这帮子贤臣,而且还怕刘禅记性不好或是没往心里去,于是反反复复的跟他唠叨这几个人的名字。
1 H6 F4 `! D9 g/ D! T+ j( v- m
- t% B$ W, g4 e. t; k! n9 ^至于先帝这个词儿,就更了不得了,一篇表里出现了起码十几次:臣为先帝所简拔;北伐是先帝的夙愿;人心是先帝收拢;不亲贤臣的桓灵是先帝所痛恨;得蒙先帝三顾草庐所感激,乃至做了先帝临终时的托孤之臣……我的妈呀,几乎是处处有先帝,句句有先帝。
7 B. H! ~/ w3 [5 o8 P
) r# p# O4 G. _- r实在是琐碎得要死。
. s& l$ ]; F; I9 S3 |6 e7 r4 ^) t4 O$ a, H
那时候我很反感这篇东西,甚至很有点儿怀疑诸葛亮的用心,我相信刘禅其实也很反感这篇东西:啊,这不让人做,那也不让人做,啥事都你跟你选拔的人说了算?你这哪儿还像是做臣子的给君主上表呀,到底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 i8 Y$ p6 _% z$ t# f, y+ q
9 y2 x: D) k: e4 y
现在有了小孩,心境不同了,掉头再看出师表,别有滋味。8 u, X) Z, J% k M' I) h5 B7 E2 g4 x
6 Y) }4 o z" d9 _6 I5 f# p8 }1 E诸葛亮誓师北伐,上出师表的时候,刘禅应该是二十出头了。; y' Z/ N# O" v
& y* x% a2 H; Z3 _' g5 E8 M7 e! i
他仍然整天吃喝玩乐,搁在现在,就是一成天吃喝玩乐上网把妹子毫无责任感的纨绔子弟。, P8 E1 D1 l0 S- ?1 G5 X/ U
( r4 o/ w7 K- ~/ s+ |# L& J9 Z这个年龄还这么不懂事,在咱们现在和平年代的温室花朵中间实属平常,但在那个战乱四起的年代,简直就是低能。
% |' U/ Q2 U M2 v& j3 X7 m7 @/ i- R" C; F" T2 z" S2 s
在这个年龄,诸葛亮已经博览群书,是自比管仲乐毅的雄才,时常抱膝长啸,以抒发他不甘寂寞的内心情感。刘备死对头曹操的儿子曹丕,自幼读书习剑,八岁时就开始随父亲南征北战,十三岁时张绣先降后反偷袭曹操,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都壮烈战死,还是小孩子的曹丕硬是从遍地死人的军营里逃了出来。没有非凡的勇气和冷静,是决做不到的。
- z1 r5 [, z/ {. z, Q4 H( Y" i! @# e5 h0 ]: k2 y
和他们一比,刘禅实在是没法看。更要命的是,做为一个皇帝,这样一个庸碌的家伙却承载了蜀汉的江山,蜀汉的命运。
& V2 K7 }/ j" l6 o' A
' r% ^ Y; o2 Q8 S: Q所以才有了这篇千古流传的出师表。 S" y. L+ L: \+ G4 D$ n6 U
: R ?& J7 U% w! u# F/ e
一篇霸道,琐碎的出师表。
3 N0 V. h) d3 X, [' b) q4 J
- ?, S1 p, ?" F, ^权臣对主上,霸道可也,琐碎,只怕是犯不着。那么到底是什么人对什么人讲话,才会如此的霸道,又如此的琐碎?& ^8 A/ j& p$ k, N3 A
) J5 {$ l/ P" {: @) R7 q0 K
只有严父对不成器的儿子。/ b9 \" [# V3 P4 q. I. b
7 w w, {: h+ c' p刘备临死的时候让刘禅以对待父亲的礼数对待诸葛亮,诸葛亮也是以父亲的态度看待刘禅。
- D8 V/ I" j, U" p5 R7 k7 F) M8 D1 W4 r( w; L9 d
正因为如此,也只有因为如此,才有出师表中的时时监督,谆谆教导,句句叮咛,才有了结尾的“近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d/ _. N4 Y. a/ [6 Q; Y2 Y* t" p, e' x, i# s
不过,刘禅是不会领情的——无论是谁,对过度的管教总是厌烦的,甭管是好意还是恶意。- ~: q0 I1 ]2 E1 _9 _7 j& j
* v3 w: A4 H5 o- }# i( t# r! G! B从出师表里可见,诸葛亮总是把刘备临终托他北伐挂在嘴边。
. l! `+ s1 @7 y0 [- r. }. @9 u4 q: P9 P8 y( e: Y. N$ q
刘备的临终遗言很强大。
! f0 y0 d& p4 K& M$ _5 L! v3 H" K2 L" d
“你的才干十倍于曹丕,一定能成就大事,”这就是刘禅奸滑无比的老子刘备对诸葛亮的临终遗言,“如果我儿子可以辅佐,你就辅佐;如果他不是那块料,你就取而代之。”
7 f5 J) H, j! Y* S- @
0 ~9 K9 e, _9 r8 D无论是任何人,如果听到领导同志在临终时如此真诚善良推心置腹一把,恐怕反应都会跟诸葛亮的一模一样,哭着表决心,誓死效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