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8-20 15: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7 关羽的头颅送到洛阳的当月,除去了心腹之患的曹操也离世了。
+ w _7 G1 O7 V0 _5 Y& z" T4 s ~- |9 K% \1 U
怎样在漫长边境线上同时迎接两个敌人的挑战?对于这个新军事课题,曹操没能交出满意的答卷。在战胜张鲁之后的这五年里,他拉着军队疲惫奔走于东西两线,最终不仅一无所得,还赔上了重臣夏侯渊的性命。
% R& i$ f \7 p4 M3 ^! `: V- H7 u% H8 k' D1 Z2 \3 _8 E
曹操的答卷是以另一种方式完成的:孙刘联盟因为关二爷的死毫无回转余地的破裂了,起码在今后的几年里,两个彼此红了眼的敌人不至于纠缠他的儿子和他的帝国了。: x# Q+ c. D d7 o ?) n
' ]" v) m( x* T4 G5 u0 w但是弱者迟早会联合起来对抗强者,不管他们是否心甘情愿——因为这就是势。
, A6 g; B) P2 A% E9 m. M; q. d! B6 P
曹丕在这个节骨眼禅让做了皇帝,真是走了大运。
6 O' P: ~ t# [; i
8 t( H# _! H, j; ]在曹丕继承老爹事业的日子里,先是孙刘火并夷陵,杀得昏天黑地,随后刘备一挂,蜀中乱成一锅粥,现今云南贵州的南中地区还造了反,乃至曹魏西部战区完全陷入了沉寂。
" U& N! d! O, t8 |" A" |) v' p! x" I; H6 @& H
当年曹操两线作战的千辛万苦,曹丕居然一点儿也没遇到,平平稳稳地当了七年魏皇帝。
* g6 k0 G6 q, a3 M# `
. C$ ?* ~* z% c3 G曹丕没像老爹曹操那样立下宏伟功业却篡位做了皇帝,难免觉得自己在世人威望不够。所以夷陵之战一爆发,孙权上表说我要降顺中央,曹丕马上就答应了:老爹当年打了那么多次回回铩羽而归,可我一登基孙权就要投降,这可是巨长脸的事儿啊!非答应不可!
; Y5 y L, F0 F/ T. |( C) B9 D0 r1 U3 L* }! \5 p7 N2 x8 F
谁曾想孙权投降只是为了避免两面受敌,等打赢了刘备立马就翻脸不认账了:谁要投降你曹丕小毛崽子了?我怎么不知道啊,这事儿跟我没关系。. o2 m# P Z1 s( q& V. p# L
- v P5 L, n. M" E0 y+ ?/ j# Z这是迎面两记大耳刮子,曹丕摸了摸烫呼呼的脸,回过味来了,怒了,于是举大兵向东南,一门心思打垮这个敢拿自己当猴子耍的家伙。/ H) }) B- x; a
+ }$ z- q" I" H+ j& m) R; f9 Q; y他把西部战区的两员重将都调动到了东线和南线:官衔是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的西部战区总司令曹真,改任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以中央机动兵团的指挥官身份指挥中南战区总司令夏侯尚进攻江陵;常年担任曹真副手的左将军张郃也被调动到了中南战区作战。( G5 k$ n; B1 @0 k r: R
8 s; L! Y3 i6 N. H8 I: T# l4 d
西部战区的精兵强将一下就被抽空了。" z' S2 o6 U- J$ e* J f$ z4 s
4 V0 b& @+ o0 c8 x* i
曹丕这么折腾了一气,毫无成效。刺儿头孙权当年连你爹曹操都不鸟,还会怕你曹丕么?
J4 Z1 o# l; c; o$ D# l( a3 P8 P6 n# X" L
不仅如此,西部战区在曹丕手里被拆了个七零八落。) s' v" t4 u4 Z& t: P7 e! m0 _& X
9 W5 c0 u. ] G+ v1 c, X
战区总司令曹真打完孙权后就留首都当差了,副手张郃此后长期驻扎荆州,夏侯尚病死了,他就成了中南战区新任总司令司马懿的副手。现在的西部战区只留下个驸马爷夏侯懋在长安做安西将军,都督关中,也就是西部战区下辖长安军分区司令,负责平日里的加强军备。
- ?' p# E: ^2 e8 d9 \0 A
1 h+ k$ L/ r" ? d& i. a3 L: ~) j夏侯懋这个人,史书上形容他“性无武略而好治生”,所谓“治生之术”就是理财致富,兴旺家业。这人理财发家或许有把刷子,却不是打仗的料。
( y7 N. X) G5 { d& K/ q* g+ y/ N0 T, z, {. A# X+ f
于是现在的形势是,西部战区的长安有储备有军资,但是精兵强将却都被抽空了。8 Q5 ^4 D+ l* u
4 Q& ]7 J1 x8 C: E! J3 ?. N$ r这就为后来留下了极大的隐患。3 }& `: P% n0 i0 }
) G: s2 q9 e0 T1 B8 ^/ a1 Z
曹丕的七年在军事上毫无建树,要说他唯一对曹魏防御体系做出的贡献,就是迁都洛阳。% E J4 q, H& R
% H( t& M9 S6 g) I9 [2 k
迁都洛阳是个很重要的国策。或许曹丕的主观想法只是为了让大伙儿看看自己是正规继承大汉天下:大汉首都在洛阳嘛,我接受禅让,我的首都也在洛阳。可见我是继承了大汉道统的正统王朝的正统皇帝。, W; W; h- E. F
! M9 k2 s; C! ~* h0 h
不过他的迁都,却补齐了机动防御体系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战略总预备队的位置。, R8 D% ^( C. _$ X
3 t2 t2 c- u6 i2 w9 D4 ^. m
战略总预备队的位置很重要。5 j# Q" O, l2 n, M5 B; `* A9 k
: L$ |& h5 k) T+ B5 l4 k9 h
原先曹操在世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控制河北,把治府从许昌挪到了邺。等到三郡乌丸也打平了,辽东公孙也降顺了,袁家残渣余孽也都被喀嚓干净了,曹操把注意力转向南方的时候,河北的邺城明显就露出了它的不合时宜:国家储备和中央机动兵团都离南方太远,邺不利于对南作战。
+ l8 d" t. ^; T. }9 M7 ?3 R" T. ~7 K# A# L3 E
汉中之战一连串的乱七八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 i' W8 S- v3 k3 w' ?' Q W& [! x @. [" j2 C
如果曹操一早把都城迁移到洛阳,国家储备物资和中央机动兵团都放在洛阳,起码能缩短从河北到长安一半的路程。后勤补给就完全可以跟得上,由此也就没必要再三加重南阳老百姓的负担,更因此侯音未见得就能使老百姓一呼百应地造反,等等等等,都可以这样推下去。
, f! m: S3 ~: `8 r6 P( o' _8 t# z. @. f" B3 B1 R1 }" M: H- J/ w3 r
不仅是对西部战区,洛阳对中南战区和东南战区而言,同样大大缩短了距离,把战略总预备队放在这儿,对南方作战的时候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和后勤消耗。这是它远胜过河北的地方。
+ }2 _3 H: x3 }" e" M0 _
- P5 D0 h: |, o _+ Z% S/ ~& p2 |河南是中国的中心,而洛阳就是河南的中心。东汉刘秀把帝都定在这儿,不是没有理由的。
R( |; u8 m7 `
6 l. C2 H. J+ Q做为机动防御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曹操没有做到,而曹丕把它完成了。6 m& J' J: |; n K& s6 b9 v
; a9 P" e! `6 T }4 b8 ^! L0 O6 y1 n4 _
邺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轮到洛阳了。% X) y4 n( D! u, D/ j% ? M# `
, \/ L i7 N# Z P6 z9 d$ B# s1 W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战争考验中,这个环节的补齐,使曹魏机动防御体系的完善大大向前进了一步。
( ?4 S: a9 ^; A# M# F2 Y; P F& q7 b) S6 \8 L/ t& Q! H
西部战区只留下了空架子,国家储备在连年讨伐孙权中消耗了不少,但是战略总预备队和国家储备却移动到了一个最恰当的位置。# m; Z; @, z8 U
/ q7 s/ ^, R+ d% W4 w
曹丕给儿子曹睿在军事建设上留下的,就是这样一个不好不坏的摊子。
. i& r# K0 L# W' A$ Y. G
+ I* r) c; f* v而在曹睿即位的第二年,传来了令天下人为之侧目的消息:诸葛亮率大军突如其来一出祁山,陇右震动,郡县皆反!% ?( H0 U2 o0 S7 y' _
8 s7 S! A! s- g% U/ @新一轮血与火的考验开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