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的介绍是:
(The Mummy)是一部可看性很强的神话探险片。故事情节无法说得准确,不过也算是老套路了,背景是1923年的埃及,两条线索,古埃及一对情侣为其叛逆爱情而死,复活后为再续情缘而无比邪恶;而爱冒险的美国人从一开始以攫取财宝为目的的探险,发展成为求得生存、消灭邪恶的殊死战斗。木乃伊的复活是影片魔幻构思的来源,很有点恐怖。人与人、人与魔的激烈斗争在情节发展上交织地相当绵密,惊险场面迭出让人有些透不过气。影片里还设计了一种比蟑螂还恶心的甲壳虫,老鼠般大小、老鼠般奔跑,并发出尖利的叫声,能迅速钻进人体内四处嗜咬,看了全身直起鸡皮疙瘩,倒象是某种外星生物。总的来说,影片手法是好莱坞比较擅长的,即精心糅合西方探险精神与东方神秘文化,故事简单明了但有曲折的中间过程。
此片的一些场面给人印象深刻。两只探险队经过黑夜的长途跋涉,迎来沙漠的黎明。那是一轮巨日,浑身赤红通透,缓慢而又坚定地升起,象一位洋溢着无边力量的天神从沉睡中醒来,朝向地平线发出第一声吼叫。脚下的大地微微颤抖,似乎为即将与阳光拥抱而激动不已,广袤的沙海随之悸动,隐约有雄浑的节奏在激昂。天空看不见一丝温柔的蔚蓝,黄橙橙的云彩因被光芒穿透而沸腾而绚烂,分不清太阳是在升起,还是在狂野地奔腾。晨曦瞬间绽放,视野前方豁然开朗,埋藏着古埃及法老宝藏的死亡之城正面无表情地注视着这群不速之客。
1921年,路易斯考入牛津大学,但没多久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被征召入英国军队,开拔到法国战场的壕沟中作战。他在战斗中中弹负伤,返回伦敦休养。痊愈后他继续完成学业,并在26岁取得牛津大学的教职工作。此后的路易斯一个人拥有了三种身份:第一,他是牛津和剑桥大学著名的文学学者和批评家;第二,他是广受好评的奇幻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家;第三,他是知名的基督教神学作家和宣道家。路易斯最早成型的是科幻故事,193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太空科幻小说《Out of the Silent Plant》。这本小说的主角艾德温·伦森,是以他在牛津大学的同窗挚友《魔戒》的作者托尔金为原型取材的。
《纳尼亚王国传奇》的原书名为《The Chronicles of Narnia》,Chronicles译成中文为“编年史”或“年代记”,单从这一点来看,路易丝用他洋洋数十万字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怎样庞大的魔幻世界啊。《指环王》讲述了人与魔残酷征战的浩大战役,《哈利·波特》不过,是描述了一个小小的魔法学校,但长篇巨著《纳尼亚王国传奇》却整整虚构了一个庞大王国的兴衰史。需要提及的是,C.S.路易斯还有一位名叫J.R.R.托尔金的挚友,他就是在世界上拥有数千万追随者的长篇幻想小说《指环王》的作者。托尔金曾在他的作品中提出了一个“第二世界”的理论,即第一世界是神创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那个世界。而人们不满足第一世界的束缚,用“幻想”去创造一个想象的第二世界。这个第二世界,所有的一切则都是以一种看得见的“真实”形象建构起来的。作为托尔金的同行,路易斯是“第二世界”理论的积极的支持者和追随者,可以这样说,《纳尼亚王国传奇》是路易斯对托尔金“第二世界”理论的一次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