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8-29 14: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节 大树寺的旭日
6 w; \: z! \2 A/ O 得知母亲消息后的翌年,元康的妻子筑山殿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元康就以自己的乳名竹千代作长男的乳名,他就是后来的信康。$ k' q' {4 X3 w/ g
永禄三年(西元1560年),元康十九岁时,终于盼到了出兵的日子。/ M B% J+ v4 q( }) i2 P, D& w
当时今川义元与甲斐的武田信玄、小田原的北条氏康结成了三国同盟,自觉已无后顾之忧,就选择了五月中旬的某一天,率领骏河、远江、三河三国大军向京都进兵。
. X, j( ?$ W$ o 首次参战就曾立下大功的元康,前些时候又在固守尾张大高城的今川军粮饷不继时,避开织田军的耳目,巧妙地达成运粮的任务。所以,这次战役自然少不了命令他参战。
+ b$ q! n7 W: [1 J. V! u 元康艺高胆大,心想,即使像以往一样出任先锋也无所谓,便率领部众直扑织田丸根的山寨。
: l( _/ u# f1 H7 y) J& ]4 O7 f- ] 这个时期,部属里边,可以说是人才济济,除了忠吉和作左卫门外,尚有酒井忠次、本多忠胜、石川数正、神原康政等名将,因此元康显得成竹在胸。当然,这一次能在途中见到母亲更是鼓舞他欣然就道的一大原因。
9 W3 g' l+ N( m0 ~ 到了尾张,人们都称她为“传通院夫人”或“于大方”。她乍然见到阔别十六年的儿子英姿焕发地来到跟前,不禁一遍遍叫着元康的乳名:“啊,真的是竹千代吗?已经长大成人了!”说着用力搂紧他,又说:“卧室多么盼望你快点成长,成为了不起的人,早日回去当三河的主人!”: s$ V8 [2 d2 C
“是,母亲请放心,不久--”,她扬起双眉说,“不久,我要让今川以及织田、武田、北条等人都向我俯首称臣。”& m% V# e/ N3 c9 G1 U4 Y0 |7 _. |; ^
“说得好,这样才能告慰你父亲和祖父的在天之灵。”" f" O7 H6 e" w: w, O+ B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听见外面有车声。透过篱笆筑成的围墙,看到有些百姓推着满载行李的车在赶路,可能是直到即将发生战事,打算逃到远方避难去的。车上堆满了柜子、家具等重物,要爬上那一段上坡路可真不容易,无论是推的人或拉的人,都气喘如牛,汗流浃背,每走一小段,就得休息一阵子,休息够了又继续推,一会儿又推不动了……就这样,走走停停,难行的坡路终于还是走完了。7 D! b+ B: ]- u7 H3 d3 \
母亲突然开口说道:“竹千代,看到没有?”
. h1 H, m' ~* n5 T$ u “看到了,这些人已经爬上去了。”
8 N0 Y6 C7 G, H+ K0 ~ Q& g “不错,这件事给我一个启示:人的一生,也像是背着很重的行李,赶很远的路。决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以半途而废,遇到任何困难,唯有去克服它,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8 l8 |5 U- K( x2 E& L- ~
“是,母亲的意思我明白了。”4 ^4 i4 x- v R9 o+ D$ Y9 b
元康对母亲的这番话,深受感动,就把这段教诲写成座右铭。这就是每个日本人都能背诵如流的德川家康的名言:7 @' v7 ^* y9 L4 Q( d; e. ]1 K
——人的一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以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心生欲望时,应回顾贫困之日。
$ A7 V& ~ M1 l 心怀宽恕,视怒如敌,则能无事长久。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责人不如责己。不及胜于过之。
6 N: M7 |3 c0 k6 q 元康依依不舍地拜别母亲后,继续踏上征途。西去不久,便听到今川义元的大本营已抵达桶狭间的消息,据那个报信的使者说,当元康的攻陷目标--丸根的山寨--进入大高城时,今川军发生了重大变故,今川义元已在桶狭间的大本营中,死于信长之手。
+ ?/ a6 C4 [" D/ [% v7 G 元康闻言大怒,高声对使者咆哮:“你在胡说些什么?”( g1 y* c5 m% V2 g Q9 h1 i0 X- L
尽管使者再三说明那是事实,元康仍旧怀疑是织田在利用谣言打击士气,根本不予置理。5 w& _" x! G! E
但不久忠吉也慌慌张张跑进来说:“义元公阵亡了。而且据说,正是在为元康攻陷丸根山寨所举行的庆功宴上遭了毒手。”- p4 M: L# J9 P1 |7 a& ~9 g
“唔!”元康陷入沉思,他知道若这样耽延下去,势必被乘胜追击的织田军所包围。' a* m! }0 D0 j% r8 B' l
“撤退吧!”他决定立即忍痛放弃大高城。果然,不一会儿,织田军就追来了。% K+ p6 N- [7 M$ o4 m8 \" {" f$ x
元康的军队虽然英勇应战,可是逐渐被敌军冲散了,到后来,竟然只剩下十七个人。元康纵使再英勇,也难挽颓势。
/ W$ }6 w$ b/ t+ ?! b) f( r 与其被俘,不如战死,我当俘虏早就当够了!他下定决心边战边逃,逃进大树寺,蜂拥而来的敌兵却刹那间就把全寺包围得水泄不通。+ [& o+ t0 [( v0 {
住持登誉上人闻讯赶来:“这不是竹千代吗?让老衲助你一臂之力。”
1 |( M+ `( I4 w* W “上人!”/ {: M% q- O0 V
“放心吧,本寺的和尚身手非凡,足可以以一当十。”他高声唤道:“祖洞和尚!祖洞和尚!”
2 G3 i, I" }3 r& h( q y 那位叫祖洞的和尚应声而来,他身高六尺有余,卷起法衣,更显得孔武有力。后面还跟着五六十名僧人,个个手持武器,祖洞边走边喊道:“别担心!让他一个也逃不了!”
0 N P' r$ n9 H# s: i/ ] 听了两位和尚的话,元康和部下的精神为之一振。拼命厮杀了一阵子,织田军果然开始溃逃了。
# Z& |- N/ ^3 H “追啊!不能让他们逃!”
4 ], x3 @: s/ H! { 大家奋力追赶,突然有人高喊着:“到冈崎去!到冈崎城去!”于是一呼百应:“到冈崎去!到冈崎去!”喊着喊着,迎着灿烂的晨曦,大家直奔到不远处的冈崎城。; ] q, j* Y( T4 A( r
到了冈崎,才发现今川军早已弃城而逃,一个人也不剩。
5 T, ~/ {0 B# f9 y$ ] “太好了!”元康雀跃着奔入城内,终于在父亲去世后的十一年,正式回到了这个日夜思念的家园,他们又跳又叫,相拥在一起喜极而泣。
7 |4 X8 i* `! V- L$ `/ e 对登誉上人的鼓励和援助没有棵字让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同时对有救命之恩的祖洞和尚,也一样深致谢意。祖洞和尚当年用来当武器的门闩,成了大树寺的“寺宝”,至今仍在寺内被妥善地保存着。8 }2 u* \% U- F7 H- J
元康虽然顺利地返回故乡,当了冈崎城的主人,可是织田信长却不无顾忌,因为不知道信长将采取何种态度。此外武田信玄、北条氏康及越后的上杉谦信等诸侯,想必也不会置身事外。于是元康向逃回骏河的今川氏真(义元之子)建议,联手攻打信长,但胆小怕事的氏真,畏畏缩缩不敢答应。
4 V. q: U! `* [; y* B" @ 元康只好召集家臣们商议日后的策略:“氏真已经不能指望了!而信长毫无疑问会攻过来,我们该怎么办?”
# p( ^- n" G2 D( I: L- P 本多忠胜说:“先下手为强,与其观望,不如采取主动。”0 W) d5 J8 ^3 y" L
神原康政也附和他的意见:“对,好不容易进了冈崎城,要是再有变卦那多可惜!”
& O$ y3 u" x+ T" C 元康点点头说:“好,求人不如求己,三河国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来捍卫了。”言毕立即召集军队,准备出兵。
9 T8 q. v$ v) |4 h* i, f) c ^; P 信长闻讯大感惊讶,他比十九岁的元康大八岁,英勇不在元康之下。原以为今川义元一死,元康军就自然溃散,不料现在竟然有能力反攻,真是大出乎意料之外。7 X2 {0 B8 f- I. t% O
信长仔细一想,认为现在去和勇不可当的元康对阵,可能胜算不大,于是遣使求和:“天下长久战乱,生民不堪其苦,深愿与你结为同盟。”; w# T- R y7 x8 `+ i
酒井忠次闻言立表赞同,他说:“这是求之不得的事,应立即答应。如果我们向他求和,也许是耻辱,现在既然他们来求和,就不是耻辱了。”8 ?4 K- v9 e. p7 a3 g: r3 P" A
“对!对!”其他人都同声附和。# N% W. d2 }: E, v, ?! Q2 b* W
唯有一位老臣上前来说:“这件事还得慎重考虑。”大家一听此话,都静下来听他分析。他说:“我们三河一直与今川和睦相处,而与织田为敌,如今,却想背叛今川,与信长结盟,可能有问题。再说,主君的夫人及信康少公,和许多家臣都留在骏府,如果和信长结盟之事泄露出去,他们一定会被氏真杀害,盼主君三思……”" C" X' _' k. I4 x, r
元康心中也在为妻子筑山殿、儿子信康及许多家臣的安慰担忧,听他这么一说,便不做声。其他人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彼此热烈地争辩起来。
~9 s0 \% Z& q; M v0 } 元康静听了一阵子,好像是下了决心,开口说道:“大家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但我决定和信长修好。”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元康继续说,“请大家想想看,因为国家动乱不已,多少百姓颠沛流离。如果与信长修好能使天下太平的话,我就顾不得妻、儿的安危了。”
$ u. i2 i. b, [ 事情就此定案。先修书一封给骏河的大原和尚,请他代为照顾妻儿和家臣,然后立刻前往尾张的清洲城去会见信长。5 k& F( o, {9 {
刚一抵达,就见信长迎上前来,诚恳地说道:“请助我一臂之力。”
* q' J/ t+ b' O2 q, ~ “好,为了天下,我愿助你。”于是二人签订了盟约,时为永禄五年(西元1562年)一月,元康二十一足岁。, u' V0 c% Z( Q$ c
当时,元康注意到信长的家臣中,有一位相貌奇特如猴,目光极为敏锐的年轻武士,心想:“这一定不是个寻常人物!”这位武士,就是羽柴秀吉,后来信长被杀,他戡乱统一日本,天皇任命他为关白,累官至太政大臣,又赐姓丰臣,他就是后来侵略朝鲜的丰臣秀吉。
& S3 A' ^4 M" i0 q1 `第六节 壮志未酬7 k3 y+ D( C, v/ R) _( K
元康变得忙碌极了。由于大原和尚的帮助,他的妻儿家臣,都安全地回到了冈崎。但是,自与信长同盟后,就开始了不断地每天参战。 @; l/ p9 d$ b/ Y
元康离开今川后,于永禄六年(西元1563年)七月改名家康,因为“元”字本是义元赐的。又在永禄九年,把姓氏由松平改为祖先的姓氏--德川。! v; `; E9 p3 Z* e
当家康和今川氏真对阵时,不料有受到“一向宗”叛徒的骚扰,他们为首的是本多正信、正纯父子,势力相当可观,家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他们平定了。接着就为收回过去失去的领土三河,不断地和氏真征战,终于在永禄十一年(西元1568年)与甲斐的武田信玄合力把氏真赶到伊豆。于是,信玄统领了骏河,家康统领了远江。并计划在滨松建一座城,于次年(元龟元年,西元1570年)移住滨松。
5 a; U* n: h" F 未及喘息,就在同年六月支援织田信长发兵近江的姊川,打败了浅井长政及朝仓义景。' v# M g% _9 l5 E1 a
两年后,即元龟三年(西元1572年)的十二月,甲斐的武田信玄在往京都途中,通过家康所统领的远江时,竟乘家康不备把家康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此役就是“三方原会战”。但信玄不久病死军中,家康因而顺利地收复了失土。 H, d8 W6 o6 C
信玄死于天正元年(西元1573年),其时小田原的北条氏康也已去世。到了天正六年(西元1578年),越后上杉谦信也病故了。与家康为敌的名将纷纷谢世,为家康统一日本的抱负带来一线新希望。
+ [, m6 p0 a1 f9 i 过了不久,信玄的继承者胜赖又领兵攻打家康统领的长筱。虽然家康得信长之助赶走了胜赖,却从此不敢对他掉以轻心。
$ ?* M% ?' [, a, ?/ G. a 就在这段期间,次子于义丸(即后来的秀康)降生。而家康已是三十七岁的中年人了,在倥偬的战乱岁月里,很少有时间和妻儿共处。: L5 a9 Z- L4 Y+ y9 }5 q
虽然已成了日本第一武将,但是统一日本的心愿却迟迟无法实现,他为此心急如焚。如果甘于当一个小国主人,不但对不起自己,更愧对众多家臣。当时,他手下的要员包括酒井忠次、大久保忠世、大久保彦左卫门(大久保忠佐)、本多忠胜、井伊直政、神原康政、平岩亲吉、本多作左卫门(本多重次)、鸟居元忠、天野三郎兵卫、奥平信昌等,个个都是能为家康效命的勇士,而且也都是以一当十的骁将。& S" n' u$ \5 w, D( y( i7 i, L
家康把自己的部属和信长的部属私下相较,发现自己的要优秀得多。信长的部下有:佐久间信盛、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河尻秀隆、池田信辉、明知光秀、泷川一益、羽柴秀吉等。想着想着,心里涌起难言的孤寂,幸而母亲的训诲犹在耳际:“不可操之过急,不可为困难所屈,克服了艰难,幸福就会来临的。”于是他又咬咬牙,挺起胸膛振作起来。
& g9 o0 G% H5 Y4 V" _% o 秋末,在三河的横须贺与胜赖对阵时,祖洞和尚竟意外地出现在家康面前。+ s* K# k( f: |$ t# v) W4 Y2 K
他很高兴地迎上前去:“啊!祖洞和尚,真高兴能看到你来,我自从在大树寺与您分手,至今不知道已经过了多少个年头了!”
1 I1 Y L: _9 L 祖洞和尚屈指算道:“差不多又十七八年了吧!”
# o9 d4 `3 e! t( U+ q 家康为当年的旧事重新致谢:“真快呀!当时若非和尚照应,险些就丧生刀下了!”/ R6 U/ p; d) x$ d5 [. v! G5 ^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出家人助人是本分。”
# o, V" ^& H6 _0 M. d “后来,你都在忙些什么?”) ]- r& d7 O: q+ G& y! ~
祖洞和尚骨碌碌地转动着那双灵活的大眼回答:“北到陆奥路,南至南方的九州去巡礼各寺。如今,看到你长得这么威武,比什么都高兴。我在东海路上听到不少商人和百姓对你的赞美。”8 C/ k: k. f7 W3 z
家康摇摇头说:“不,还不尽理想,仅有东海道是不够的,我要掌理天下,你等着瞧吧,我非完成不可。”9 ~# k, K2 g* T; Q
祖洞和尚赞许地点着头,并从包袱里拿出十本古书说:“这次来看你,主要是为了有些必须给你看的东西。”/ o4 y5 g7 {, j2 ?1 f
家康接过来一看,惊喜交集:“啊!是《东鉴》!”
9 g: j3 A- M, q+ Q 原来这本《东鉴》是详述源赖朝在镰仓幕府中为政经过的书,共五十二卷(也有人认为是四十七卷)。祖洞和尚所带来的,虽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然而对渴望已久的家康而言,则不啻是至宝。他捧着书,端详了又端详,不住地说:“真难得你找到这些,我已经找了许多年了。”
- A: P) t) w8 Z; d. j 祖洞和尚得意地说:“我周游列国时,在小田原发现的。我认为这是治理天下者所不可错过的一部书。”. {$ r3 k! L( Z; y" O+ a
“对,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书了,真谢谢你!”
B: P. q$ b' t2 N% Q K! c “有用就好,以后我还会设法找全其他各卷。”$ z7 ?% a8 f- ^ J, n
“那就拜托了。军中没什么好的招待,来点儿清酒吧!”家康说着边吩咐部下准备酒菜。$ r- `/ U& v$ w$ a% F. w1 G$ c
贪嗜杯中物的祖洞和尚大口喝着酒,说:“听说你和甲斐的胜赖对垒,就老衲看来,你这一仗打得很慢,真让人着急!”和尚显然已经微醺,话说得十分坦率。0 A4 N% u3 h" j" A/ m5 t
家康解释着:“可是胜赖不同于今川,他的勇猛不在其父信玄之下,是个相当有分量的敌人。”* F' m2 Q( \. C, P2 X
“哦!”
4 L; ?9 s/ V' c, i* q “不过,不久信长公也会亲自出马,很快就能攻克甲斐的。”# }! j( a0 r2 Q1 R. H; i) d
祖洞和尚打断了他的话,说:“怪了!你为什么不单独杀敌呢?老衲始终不明白你为什么老是跟着信长。”$ d( W/ Y4 F- I$ t, M0 P& @
“不,我决不是跟在信长公后面。”家康吃力地辩解:“我只是为了全国百姓答应帮他的忙而已。”
0 K, L" V7 x+ c5 v) R" [9 R# D “……”; ]" Z. c' `9 q
“背弃盟约,是武士的耻辱。”* J) c% b" H5 N: K5 b4 m0 u
祖洞和尚听到这里,才拍腿大笑,举起一杯酒来仰首干了,说道:“不错,听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了不起!了不起!”( T! j& A! E0 | E9 P# k
家康及随侍的家臣们都露出了微笑。祖洞和尚像风车般挥舞着双臂,说:“敌人要是太顽强的话,我随时会来帮忙,久不活动,这双手都有点发痒了。”
6 ]1 p4 C' \2 O* _* e 家康微笑,说:“大概不如以前那么有力了吧?”
, Q: |" X& K$ D. k" ]9 A 祖洞和尚一听,气得鼓起了胡子,跳起来说:“胡说!我连五十岁都还不到,我马上到甲斐打给你看。”
4 X+ y( O6 i8 E! M' m 家康拦住了他:“和尚,你的好意我领了,目前还不必借重你的大才,我还有很多能干的部下,请你放心好了。”7 R; O/ Z n, Q- C1 P3 ?8 P* p. h
“说得也是,你已经不是在大树寺时那个毛头小伙子了。但是我要提醒你一句:千万不能忘记那时的痛苦。”
. n; d4 y3 `$ D! { I/ I “当然,我经常意那次的痛苦来激励自己。”
4 h B8 r* z z( i “好,很好!”说着祖洞和尚突然站起身来,跺跺脚说:“我得走了。”接着又似乎想起什么似的说:“哦!我差点忘了告诉你,大树寺的上人去世了,你知道吗?”
4 x" H6 f1 w9 T* r3 k6 C# O) e “什么?登誉上人仙逝了?什么时候?”骤闻此讯,家康极为震惊。
1 a6 k8 f2 D, ?3 F& y. c1 { “老衲也是在来此途中,经过大树寺时才知道的,据说是十天前的事。”
. l/ D- j9 K( ^, H2 ^ “哦,我竟然不知道,真对不起他!”家康伤感地低下了头,回想起去世已久的骏河大原和尚,还有少年时不断鼓励他的鸟居忠吉,这些人都已先后作古了!这几位始终时自己的精神支柱,家康对他们由衷的感激。2 t0 @& z7 L" X* O# t$ i# N' e
祖洞和尚不久就离去了,而家康去遭遇到相当严重的意外事件。$ V4 b' u0 [1 I8 z6 d# e1 |
第七节 风风雨雨( c( A/ W; Z8 o6 Z' V5 e# E: R6 D
乍然听到酒井忠次的报告,家康几乎不感置信:“你说什么?信康和胜赖想勾结谋反?”. y6 S0 J7 y' t7 b ^
“是的,确实证据已掌握在信长公手里。”9 X9 E) f" X2 q, C, B% e
家康的长子(信康)已经二十一岁,娶了信长之女德姬为妻。先前在对抗胜赖时,也曾立下汗马功劳,但后来由于性情及早,就把他遣回冈崎和母亲同住。
# N# q( z( [8 n1 } p 这次才的阴谋,不但是信康,就连筑山殿也参与了,使家康有难言的愤怒。& g: D9 r! v R: V! W
他先叫家臣们都退下,留下忠次一个人:“现在你把详细情形说下去。”
' c7 P0 f W0 C4 P- ^1 I “是,我奉大人之命把马送去献给信长公,起初,信长公非常高兴。但是一会儿他突然说:‘信康少公及筑山殿和胜赖勾结,想击败我们,真是太可恶了!’”- o8 d. N4 I) D- v
“嗯。”
! i8 f; c1 Q: {9 j4 k1 x “我本来不敢相信,就问他有什么证据。信长公拿出筑山殿给胜赖的信,要我自己看,信上说:‘一旦发生事情,请帮忙打倒信长公。’”
$ ? S% x3 r2 h “嗯。”, B7 y# D1 {6 h5 x1 @# W# D
“于是,信长公吩咐立刻惩罚两个通敌者,他要我转告,必须马上将他们处决。”; z1 C0 J% ]' [; O g5 b. T9 |4 l- n
“什么?要求处死?”5 E; _/ E/ ~" E- U
“是的。”
% ~2 Y, a7 A2 F5 k0 o9 ^0 L 家康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忠次,我真不敢相信,这根本不可能啊!”
* [$ P$ c3 Y) ` “我也这么想。”) {, d: v* m1 ^. K
家康立即下令火速查明真相,经忠次的一番调查,发现情形是这样的:据说,胜赖认为家康和信长联合,自己得胜的机会过于渺茫,若想获胜,唯有离间家康和信长以削弱他们的势力。于是就派部下化装成商人,潜入冈崎,设法见到了筑山殿,向她建议共同达到信长。筑山殿原是今川义元的亲戚,本来就与信长有仇,兼之自己的丈夫日夜奔波战场,都是因为和信长有盟约的关系。这么一想,筑山殿就同意了,而且立刻修书一封,答应和胜赖同心协力。并在信上明言,要让自己的儿子信康参与其事。. r0 Y# V: I7 X; D0 A) [
化装成商人的部下拿到信后,并未交给胜赖,而跑进信长的阵营中。当然这是胜赖的计谋,故意事这封信落入信长手里。信长果然暴怒,就对恰巧前来拜见的忠次说:“信康及筑山殿某叛,家康不会不知道,若真的不知情,就请杀了信康及筑山殿以示清白。”" @ e1 s8 D2 o ? `0 V# o+ }1 W/ J
家康做梦也没想到会要他杀死自己的妻儿,曾经费尽心机才把他们从骏河接来,有怎么狠得下这个心呢?但是,现在若触怒信长,无疑是死路一条。考虑再三,有再派忠次前去求情,可是信长断然拒绝了。
$ l, n. V; ^2 I3 G! [/ k 家康只得忍痛接受命令,不久,筑山殿就被悄悄处死,信康也切腹自杀,当时他才二十一岁。
! b2 @3 \: A; a; ~& a 这是天正七年(西元1579年)九月十五日的事。
3 g. h) t3 x* m7 E 当家康听说信康知道临死还不断地说:“我什么都不知道,我是清白的!”时,唯有仰天长叹。
) K4 r" l+ A& d8 [0 ` 再发生这件悲剧的同时,家康与信长仍合力攻打胜赖。逐渐向前推进,胜赖终于兵尽粮绝,死于甲斐的天目山。
9 W' P; h" K; k$ Q3 K) `3 K 信长在长筱会战中,首度启用新武器火枪,大大困扰了武田军。6 d) j! _; ]/ p; t- l- H
击败了东面的劲敌信玄、胜赖后,信长志得意满地班师回国。一回来就直奔他新建的安土城。这座城之所以如此令信长喜爱并引以为荣,是由于这是日本第一座设有城楼的城。从此以后,大家纷纷效尤,凡建城都不忘设上一个城楼。. k9 P0 Y# Z% } h, n$ M' T9 M5 G, l
回顾当初,家康只是小小冈崎城的城主,后来成了三河大诸侯,再又吞并远江,现在更加上骏河,在东海道上的势力是愈益坚固了。1 g4 T9 @1 n4 G' n, P
于是,信长派人请家康赴安土城“好好谈一谈”。家康接信,立即带着井伊直政等十余名家臣前往安土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