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7 08: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柔情篇:以情入侠,由剑证道
为什么仙剑作为中文武侠RPG的高峰,至今无后来者可以超越(相信在未来也不可能有了),作为1995年的当时的游戏软件环境来说,这个精品游戏的被追捧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作为十五年之后,它却依然是中文武侠RPG领域中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这,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地位能够解释的了。
综观仙剑系列,仙剑最隐蔽也是最能打动玩家的一条线索是主人公之间复杂的感情。仙剑往往把人物间的感情置于纷繁的矛盾斗争中,仙剑刻画的是人物之间感情的纠葛。仙剑通常设置一名男主角和数位女主角。
例如仙剑一,在余杭,小李子心中除了婶婶恐怕全都是灵儿仙女了,但苏州一场“比武招亲”,林月如引起了逍遥和灵儿各自感情上的深刻矛盾和不解,仙剑不仅不急于化解这种矛盾,而且精心培养这种矛盾,使这种矛盾始终贯穿整个故事,以致成为游戏的重要线索,这样一方面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离奇,另一方面这种心灵矛盾同时充当了展现游戏主题的有力工具;仙剑二中王小虎和沈七霜、苏媚间感情上的矛盾以及苏媚杀掉李逍遥和感激李忆如的矛盾心态都表达得活灵活现;仙剑三在这方面的艺术造诣更是典型。
新仙剑从罗刹洞的梦境中开始,首先开门见山地初步展现了李逍遥行侠仗义的品行和渴望成为武林大侠的愿望,这些都是以后剧情的关键背景。随着一声脆响,逍遥被李大婶一锅打醒,回到现实,于是李大婶给小逍遥讲起他爹爹和娘亲这对“江湖鸳鸯”的故事——实际上,“小说”是在暗示将来逍遥也会像他爹娘一样浪迹江湖,成为除暴安良的正义游侠。然后仙灵岛上会灵儿,比武招亲识月如,这是故事的开端,为整个故事的展开打下基础。寻找灵儿途中各个生动的细节都属于发展,将人物的感情进一部展露,并逐渐把剧情推向高潮部分。南绍城里杀拜月,换来太平社会,这是高潮,是全剧最精彩部分,无论明线还是暗线都已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最后灵儿死去,阿奴随笛声离开,月如抱忆如等逍遥归来,行成一个悲剧的结尾,留给人们无限遐思的空间……
仙剑游戏就如同小说似的科学结构是它成功的重要因素。正是这合理的结构,为整个故事的发展搭建了一个优越的平台,使故事顺理成章地达到了展现主题的最终目的。
仙剑另一大亮点是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大凡小说中的语言,都是严格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包括惯用词语、语气、语调、伴随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等等都应和人物的性格、当时的心理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符。仙剑系列在这一点上做得最成功的是《仙剑奇侠传三》。作为古董坚定高手的景天说话时的忠诚和稍稍的狡猾;作为唐家大小姐的雪见说话时刁蛮的语气和小姐气的动作;经历几世看似20岁左右实则上千岁的紫萱,说话时那成熟的口吻和稳重的表情以及仙剑一中处于矛盾心态中的李逍遥,说话时的吞吞吐吐;仙剑二中被师姐们取笑的七七害羞时的脸红……这些都是人物性格和心理的真实反映。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仙剑能把这么细节的问题都注意得无微不至,光凭这点,说它是一部艺术作品就已经足够了。
常听玩过仙剑的朋友们用“经典”这个词语来形容仙剑,用“感动”这个词语来形容玩过仙剑后的感受。
说仙剑“经典”,一点也不为过,之所以“经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仙剑里古典化的细节。我们读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时绝对不会找到琼谣小说中那风花雪月、细雨残绵的小资产阶级情调,原因是两位小说家的创作风格不同。金庸的小说中充满耐人品味的“侠客气”,充满岁月悠悠的“文人气”,这体现在小说中充满侠气的细节里——《笑傲江湖》中五岳掌门嵩山比剑,《射雕英雄传》中天下豪杰华山论剑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品到一阵仙风道骨、斗志斗勇之味。仙剑的经典正源于这类古典的风格!
“林月如,芳龄十七,众公子哥儿们对她早是垂涎不已;今朝摆擂招亲,广场闹哄哄的满是人潮,林家的大小姐,色艺双全,却可也是个刁蛮少女。
上台者皆落个鼻青脸肿的下场。
月如玉腿一伸,只见擂台上的男人又被踢下台去,李逍遥挤进人群中看着热闹,刚好被压个正着,引得旁人哈哈大笑。
‘臭丫头!’逍遥爬了起来,气呼呼的喝道。
‘呆瓜小贼...你...不服就上来啊?!’”
一段精彩的描写,如神来之笔,把比武招亲这段细节浑然天成地嵌入仙剑游戏,于侠气之中使林月如经典出场。
仙剑游戏的“经典”亦可理解为其剧情中透射出的文化气息、古典气息、浪漫主义气息、现实主义气息,主要的体现是仙剑诗词。很多古典小说中都嵌有好多诗词,或暗示人物身份、结局或于剧情中直抒胸臆。记得曹雪芹很巧妙得对《红楼梦》作过不少解释,“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很耐人寻味。仙剑有何尝不是呢?
酒剑仙第一次出场是在余杭镇。想当初应约在山神庙为李逍遥演示御剑术,之后逍遥非要做徒弟,不料剑仙一溜烟已到九霄云外,空中却传来朗朗念词:
御剑乘风来,除魔天地间,有酒乐逍遥,无酒我亦颠,
一饮尽江河,再饮吞日月,千杯醉不倒,唯我酒剑仙。
不愧为天地间的豪杰!“一饮尽江河,再饮吞日月”,这般气魄怕是金老先生的令狐大侠也难以敌过!区区四十字把酒剑仙老前辈的形象勾勒得如潘天寿笔下的山水,正道而悠然,于侠气之上涂染了神秘、缥缈之感。后面的京城除妖,御剑飞仙等情节已统统在这首诗的统辖范围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