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将可以“TOP10”,但文官要“TOP10”就有点牵强附会了,但我又实在想不出比这更合适的词,所以就牵强一回。大家莫怪!3 `! B3 q t9 k
(本文以毛本演义为准)。* V+ c; {& i; k9 |6 ]
-----------------------------------
( k! D$ I. F- j1 d NO.10李肃巧语说董卓。
! d. E7 t5 }( Z. C8 R! r6 J) G: \ 卓问肃曰:“车折轮,马断辔,其兆若何?”肃曰:“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卓喜而信其言。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卓问肃曰:“此何祥也?”肃曰:“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卓又喜而不疑。' D. A: M/ z; D- W4 c) u* m$ `
虽然之前有“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一节,但我觉得这和吕布的本性有关,礼物和赤兔的诱惑更大,李肃的语言倒成了辅助,对语言技巧要求不高,所以没有列入。
. j% W5 s1 d) S! K5 B: ` 这次却不同,李肃肩负着骗董卓进长安陷阱的重任,稍有疏忽不但自己OVER,全盘计划也会被打乱,王允的苦心经营也会完蛋。似乎老天有意眷顾董卓这个恶贼,竟有种种异象提示他不要去长安。可这时就显示出李肃的“嘴功”了。只见他面对不利,面不改色心不跳,理直气壮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可以说回答得严丝合缝,又让董卓高兴。这体现出李肃作为“名嘴”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以及对对象(董卓)性格和需求(称帝)的透彻认识。要不是他实在当不起“谋士”这个称号,单就口才而言,我真想让他进前五。! q/ @2 f0 S, e. w* l1 ~9 U6 c
李肃活到现在做一个地方台综艺节目主持人是绰绰有余的。1 l I6 R* A1 j5 I
十大名嘴颠峰演说第十位:郿坞的李肃。- N" b- G1 n) O* o+ q% R
NO.9阚泽巧献诈降书
5 l7 e; c! I# T, `+ Y# |( F1 h 泽曰:“岂不闻‘背主作窃’,不可定期?倘今约定日期,急切下不得手,这里反来接应,事必泄漏。但可觑便而行,岂可预期相订乎?汝不明此理,欲屈杀好人,真无学之辈也!”
' }" Q) o( }$ x3 z$ k 如果说演说有雄辩之词,那阚泽这次就是诡辩,而且辩得曹操发愣!' \( u7 Y$ s0 i( E: _, x
这次献诈降书的意义之大不用我多说。阚泽的胆魄和应变能力在李肃之上。狡猾多疑的曹操先唬再蒙,企图发现一些问题,因为他不想做冤大头。- o, C: J0 L/ G" R6 n
结果他碰上了阚泽。阚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把书中漏洞说成了道理,真是诡辩的颠峰!没有辜负周瑜的信任,黄盖的五十棒,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可以说阚泽在曹操的盘问和恐吓下,稍微有一点顶不住,或是脑子转的不够快,那赤壁也许就要是另一种方式了!
/ Q& `! m. k0 x ]# A% ]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D/ ~( A5 m' A* P9 D$ D 阚泽作为一代名嘴,也得以名留千古!
: d9 t: b( L# w) l( c9 D8 q5 K 十大名嘴颠峰演说第九位:曹营的阚泽。
$ o X1 g7 C4 D' Q7 x6 R+ }% h4 g NO.8曹植应口成诗。9 E, Y' o' ]" `" |% ~
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1 C p9 o* v M, ?3 J/ w 建安七子之一,以才思敏捷闻名于世,曾做《铜雀台赋》的大才子,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上演颠峰演说,既讽刺,又让人叹息。5 v5 J0 t4 ^9 L
在哥哥一再威逼,自己稍有迟疑就性命不保的情况下,曹子建思如涌泉,七步成诗。但曹丕要致弟弟于死地,竟要求应口成诗。好一个曹植,“略不思索”就做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这是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做出的此诗;是在骨肉相残,深感人情冷暖的情况下做出了这样的诗;是在自己满腔怨愤,但对哥哥还要卑躬屈膝的情况下做出了此诗。做诗要有灵感,而曹植的诗是内心深处对人类丑恶灵魂的控诉的总爆发!读来令人痛断肝肠!0 T' O& Z+ \" U! O- l
曹丕也许是被这首诗感动了,也许是被弟弟的才华震惊了,就放了他。曹植也因为自己的颠峰之作而保住一条命。
$ o" B0 t+ E+ w% p; G1 d 应口成诗,难有人及!+ s7 ^! u$ L& F: y4 G2 i( t) \
十大名嘴颠峰演说第八位:王殿上的曹植。
3 Y7 S' P: I( ]0 z' T NO.7满宠进谏保樊城。
3 X1 h3 d) B& l/ h1 K% o 满宠谏曰:“不可。山水骤至,岂能长存?不旬日即当自退。关公虽未攻城,已遣别将在郏下。其所以不敢轻进者,虑吾军袭其后也。今若弃城而去,黄河以南,非国家之有矣。愿将军固守此城,以为保障。”
5 Q/ M( \3 D. q5 n9 d# v. l9 p 满宠作为曹操的外交官和谋士。屡次有惊人之举,包括收徐晃。作为外交官就更难,要知道在那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能频繁出使,保持不受伤害,而且做到“臣不辱命‘,说明他的口才和见识过人。但这次进谏曹仁的意义太过重大,所以说这是他的颠峰演说,得以排到第七。$ }+ f4 ^8 N- u3 B
樊城为宛洛屏障, 樊城一丢,关羽可以直窥许都。有人认为樊城丢了关羽也还是要败,那就不是这篇文章考虑的问题了,因为历史是曹仁在这里顽强的阻击了关羽主力,为援军争取了大把时间。而首功之臣无疑是满伯宁!
5 B& h1 B- S9 w/ @. v& n3 J 满宠进谏的高明在于他能说到问题的纵深面,以及能震撼听者的心。
b0 ]9 E1 v, ~6 k, {4 V 首先他客观分析了关羽的忧患和我方坚守的可能性,使曹仁有了信心。但关键还是在于后面这句“黄河以南,非国家之有矣”。这句话听在曹仁的耳中分量是很大的。因为天下是他“曹”家天下,“家天下”的观念加上曹大司马的为人可以让曹仁为魏国去死!满宠是说“你把这丢了就等于丢了你们曹家的江山!”满宠的进谏手段真高!6 R- p5 \) F, U h
我个人估计换成于禁要弃城他会说:“君之妻儿老小皆在许都,将军要三思!”换成张辽他会说:“将军弃此而去有何颜面再见雁门父老?”(-_-!个人臆断,如有雷同,纯属巧合)3 Y- W `9 t, u' ]; w
可以说关羽丢荆州的一大“功臣”就是满宠的这番话,甚至是三国局势的改变也与这段话有关! @5 C, U1 v. O3 [8 e: K3 E5 u: e, c& t: j
关羽死后放过满宠是一大失误!
$ J5 Q4 p3 T- w$ ~( `$ r: p3 O* l 十大名嘴颠峰演说第七位:樊城的满伯宁。
/ }" Q: A1 p# J u" I+ E* @# D7 Y B NO.6张永年痛骂曹操! K% S5 O- f% h8 d8 @0 v( q
松曰:“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6 I: e& `+ ^1 b! V" C
张松这个人人品无何且不论,单就在演义中的口才而言我绝得也就诸葛亮可以胜过他了。虽然他出场不多,但表现出了极高的语言天赋!0 }" j9 d) i& F: A
从进许都见曹操那一刻开始,他的嘴就没停过!但并不让人感到讨厌。因为他说的话体现的是演说素质和一个雄辩家的魅力!
; M& H0 z4 K) J% _6 z 张松从被丞相府拒之门外那一刻起就有了怒火,议事厅的表演不过是牛刀小试,在较军场他终于爆发拉!
+ v. K9 C6 [8 p& b5 l4 B; r0 F& b 曹操作为一代奸雄,一生战功赫赫,结果在这位西川别驾的眼中却成了一无是处!可以说张松骂的恰到好处,令自负的曹操辩无可辩!估计当时曹操的脸没有八种颜色也有七种。曹操手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在心里暗笑。 _5 O% C1 d' H. G% @8 u1 B
张松的雄辩是一种魅力,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但因为过于精彩,把他排到满宠之前。
% ?. I; M7 t) R ~ 最后批评一下张松,实在不应该激得曹操烧了那本《孟德新书》,令后世少了本佳作。& F r% C1 [9 c
十大名嘴颠峰演说第六位:西教场的张松。8 e" M# |3 K% K
NO.5田丰和沮授的悲哀进谏。$ I' Q: ^0 i& h2 p1 T- J6 _
谋士田丰曰:“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宜先遣人献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称曹操隔我王路,然后提兵屯黎阳;更于河内增益舟楫,缮置军器,分遣精兵,屯紥边鄙。三年之中,大事可定也。”
1 e* z0 `# v' E H 谋士沮授曰:“制胜之策,不在强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比公孙瓚坐受困者不同。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不取。”
! Q/ l- H- ^ H/ h6 C' ^: B% b. k 可惜了河北的两大谋臣,要按他们的意见三国历史必然改写!; A/ q) f' E( _9 X
单从他们言论来看,没有任何问题。虽然不是妙语连珠,但句句在理,字字实情。如果说是语言的问题导致袁绍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那可真是屈罔了他们两位。) U4 O% I2 V q8 x6 f C6 Y# s
但可惜的是他们碰上了一个XX的主公,结果使这么精彩的演说没有了价值,没有了意义。说实话,他们的演说更确切的话说是战略演说,真的是高超,所以留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试想,如果袁绍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会。。。。。。. q( u: O! r$ @+ W; T+ ]8 d
可惜这些都没价值了,否则这就是凌驾于“隆中对”之上的演说!因为他可以使隆中对没意义(-_-!我说这些有意义吗?)这两句话是两位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言论,却落个这样下场!) w" A. B6 _3 f; z1 B0 [0 Q. U
也许就像田丰先生说的:“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可悲,可叹!
9 L& v3 c1 D$ m: ?- P P 最后颁发给二位最最倒霉奖!# [- H' Q. V; {
十大名嘴颠峰演说第五位:河北献策的田丰和沮授。3 J3 X" V; n3 C3 G" c" @. h
NO.4周瑜谏孙权,决计破曹操。
9 }1 ^/ E4 v* x- x7 } 瑜曰:“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余业,据有江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奈何降贼耶?且操今此来,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而操久于南征,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操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藁草,三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操兵犯此数忌,虽多必败。将军擒操,正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屯夏口,为将军破之!”2 t2 K; T" H1 T
周瑜的入选主要是他作为一个军事统帅的绝妙分析。短短几句话,好象把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全给扒光了一样!
0 B; b: k. J, M# { 孙权十分明白自己的处境和当前形式。要是不抗曹自己就“位不过封候,车不过一乘”。但曹操太强,能打赢吗?
1 I6 D9 Y- h: u! I, p- v& ] 在这种情况下“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被推到了历史的最前沿。美周郎虽然气量狭小(写这句话我都不好意思,太对不起周瑜,都是罗贯中的错!)但他绝妙的敌我分析可以媲美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堪承典范!于是孙权被说服了,决计破曹操,至于后来“兵数分析”倒落了下乘,所以这是周瑜短暂生命的演说颠峰!
5 N7 I2 h* \% p1 W" W) T 周瑜的入选是由于以后的那场辉煌的赤壁之战,正是和他的演说相吻合!那些诡辩,雄辩和狡辩,又怎能比得上这堂堂之阵,正正之师!
8 ~( B" D2 r/ f6 N D8 r: n" n 十大名嘴颠峰演说第四位:江东美周郎。, g M) Y; p- h& b' v5 y5 U8 S
NO.3郭奉孝十胜十败说。
2 w: @% G) _. i+ m' l+ P* A. C! t 嘉曰:“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7 N: [* ?. _1 H2 K! n( h
好一个郭嘉,真是语惊四座。在那种袁强曹弱的情况下,他竟然分析的如此透彻,“入骨三分”,真实痛快淋漓!曹操怎能不喜?!' p3 u$ {" _9 ?) V& p
孔融等说什么袁绍势大,那不过是和张昭一样的腐儒之见!
6 o0 N/ _& `; T0 F" Q 郭嘉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谋略却是超人的,即使死前还遗计定辽东。曹操赤壁败后也痛哭郭嘉早亡。但这“十胜十败”才是他做为一流谋士的精华所在。道,义,度,谋,德,仁,明,文,武!真乃妙论,高论!$ K$ O/ k. O+ R# l) V2 r+ B2 ?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道胜。曹操打击豪强,袁绍重敛于民,义胜。曹操容陈林,袁绍不容田丰,度胜。曹操乱世奸雄,袁绍外宽内嫉,谋胜。曹操气度宽宏,袁绍凤毛鸡胆,德胜。曹操屯田养民,袁绍连年征伐,仁胜。曹操虚心纳谏,袁绍忠言逆耳,明胜。曹操身正令行,袁绍号令不齐,文胜。曹操用兵如神,袁绍临机无断,武胜。
O$ \. Y3 J6 {' c 终于郭嘉像铁口判命判死孙策那样,又判死了袁绍,一举道破了官渡之战的结果!
# l& ^+ T1 k0 |+ d/ ? 郭嘉更多的是作为谋士,但这次演说可以说是明察秋毫,洞如观火!无愧于颠峰演说!+ A) T2 W, k7 k# Z* r1 |- T
十大名嘴颠峰演说第三位:铁口郭奉孝。
0 ]' J1 B9 a$ ]: { NO.2定三分隆中决策 。+ d$ [# O) z. y9 K5 S, l
“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 l. p q5 O" J: E# q5 ` 三国第一谋士,智慧的象征,诸葛亮。一生的演说和雄辩无数。著名的有“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安抚关羽”(有纵容之嫌),“骂死王郎”,包括前后出师表等等。但我认为还是以这次“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演说最为精彩。(虽然出使东吴的一系列表演也很精彩。)
5 E+ e6 F" t6 o* b 试想,如果你是一个从来没有看过三国演义的的人,看到这段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对!那叫绝处逢生,柳岸花明。
4 d: n9 K! U) o+ I8 g1 T 这次演说的意义不用我多说了,是三国局面的奠基之作,是蜀汉的奋斗目标和基本国策,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中国百年的局面就是在这次演说中形成的,(虽然有点出入,荆州丢拉)。
4 U' H; W. ^+ R0 j9 J! v- L U/ u' U 这是一个演说,也是一个计划。诸葛亮把计划和国策用绝妙的演说词表达出来。,真不愧是演说得最高境界!这段演说还表现在他极强的预见性上,周瑜和郭嘉的颠峰演说虽然也有预见性,但与隆中对比起来就逊色不少。
s* ]$ g# y8 M6 }8 a' _& Y0 S 而且这段演说覆盖的面之广更是包括四海。正是这样的原因才说“隆中对”是三国第一演说词!而诸葛亮是三国第一演说家!) d% [% h, A0 l5 S) x7 F, l. _
唯一可惜的是,这个计划的结果是可悲的!要不然我一定会把它列为第一。
% W ~' r( o# N! J+ T8 R+ ~ 诸葛亮是凡人中的神!
9 m" t' K$ q3 W& b- f 十大名嘴颠峰演说第二位:诸葛亮的隆中决策。
+ O1 E* U$ Q3 p1 x$ {& \3 r- l) `9 g NO.1普净法语度云长。; ?5 V) T: x8 B* g3 h V9 a4 h
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 X) Q) l/ a, q( ]% \! _' ?2 n$ V5 Y! }
好一个大彻大悟的法师!想那关羽英雄一生,今日在无边佛法面前也只有低头!
$ r/ ^( V0 s4 k) Q 普净区区两句话,没有雄辩滔滔,也没有激昂慷慨,也算不上妙语连珠,更没有说得天花乱坠。只是这么两句话!就是关公的英魂顿悟! v3 p" y1 m7 `
所谓“法不可法,道不可道”,所有语言都是无力的!
& S% T+ j& T" l9 N; B, x: U 只能说普净的法语道破了人生的本质!无论周瑜分析的多麽全面,也挡住英年早逝。无论郭嘉说得多么透彻,也不能避免日后曹氏遭遇汉家覆辙。也无论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不是千古名对,你还是摆脱不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的命运!
% g& ?" T) o. b" I* p 从法语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洒脱,是自在。是在刀光剑影中的悠闲!
* Y- D* A2 e+ g# t7 ? 看厅前花开花落,望天上风卷云舒!远离了功名利禄,抛开了是是非非,也忘记了爱恨情仇! g1 _0 T1 M0 R1 d+ m
关羽悟没悟我忘记了,好象我自己悟了!>_<!
; p$ p$ N7 q3 z* v* q% Z. |6 @1 e5 G1 Y' \( H/ V b7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 ]$ C* o% M0 j$ a% _
十大名嘴颠峰演说第一名:玉泉山普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