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网游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0|回复: 5

艰苦的奋斗-它们不只是游戏数据,而是历史,记WOT中的C线坦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8 14: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艰苦的奋斗
——它们不只是游戏数据,而是历史,记WOT中的C线坦克

在解放战争中建立起来的解放军装甲部队,随着逐渐的建设积累,开始建立起成熟合理的构架,以及更为重要的:一套完整的坦克工业。在朝鲜战争中,诞生不久的装甲部队就投入了实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与强大的敌人战斗期间更涌现出215车组这样的战斗英雄,初生的人民装甲部队经受住了考验。
50年代初期大量苏制坦克的到来汰换了之前的日制坦克。这批苏联坦克虽然都是40年代的产品,但是性能成熟可靠,技术上比日制坦克先进得多。随着相关体系的建立,新中国逐渐有了改良甚至是设计制造坦克的能力。到了50年代中期,大量装备的苏联T3485坦克性能已经逐渐不能满足需要,坦克工业部门于是在T3485这款最熟悉的坦克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设计,诸如加强装甲,换装炮塔发动机之类的改进。但是这个方案与当时国际上的T54,M47之类的坦克有不少的性能差距。此时中国也在同苏联进行引进T54A技术仿制的谈判,考虑到T54是当时苏联最先进的中型坦克,中国方面认为苏联不大可能全盘把技术给我们。所以在T34-1的基础上,利用部分T54A的先进设计又推出了一个T34-2方案。该方案结合了T54的横置发动机以及炮塔设计以及SU100上面的100毫米炮,性能相比T34-1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在之后的引进谈判中,苏联比较大方地提供了T54的仿制技术,“国产版“T34-2显然不能和原版相比较,于是该项目下马。虽然这两型坦克都没有投入实际生产,但是锻炼了队伍,增强了自信。而且随着T54的引进仿制,苏联援助的不少相关工业部门也随之建立,大大提高我国坦克工业的水平。T54是当时世界第一流的坦克,其防护布置以及设计是无数实战和鲜血换来的,说是等于走了一段捷径也不为过。T54A的仿制型号被称为WZ120,而另外一个名字更为大家所熟悉,那就是59式(T3485的国产版则被称作58式)。其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坦克工业,优良的基础设计使其一直到今天都有59式及其改型正在服役。大量59式的强力改型也被广大爱好者所津津乐道。

(游戏中的59式)

(游戏中的T34-1坦克)

(游戏中的T34-2坦克,已经比较接近T54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4: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在60年代初期由于一些原因,本来的“苏联老大哥”却变成了敌人。新中国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强大威胁。而且到了60年代,苏联服役了新型的T62,T10坦克。对我国有着质量数量的双重优势。来自北方的重压一直持续到了80年代,解放军想尽办法来对抗设想中的苏联的钢铁洪流,各式各样的反坦克武器备受重视。而中国的坦克工业部门也改变了假想敌,围绕着对抗苏联装甲部队来进行研制在59式仿制成功之后,我国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5.60年代国际上各大国又推出了新型的诸如M60.T62之类的新型坦克,随着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的大幅度提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率先提出了同时具有重型坦克火力以及中型坦克机动性能的主战坦克,同时在60年代中国开始了新的坦克研制计划。由于大国的封锁,中国只能自己摸索着完成新坦克设计。我国在接受主战坦克概念的基础上逐步放弃了WZ-111,以及112,并提出了WZ-113方案,但WZ-113在研制中发现,很难达到相应的性能,于是在59式中型坦克的基础上提出了同时具有WZ-113火力性能以及59式机动性的121项目。(和后来WZ121并不一样),121坦克也采用了类似59式的车体和炮塔设计,但是装甲厚度有所增加。为了提高防护力,车体正面倾角也进行了加大(也有倾角同59的121方案)。为了对付新型苏联坦克,121项目计划使用利用特殊手段从苏联得到技术资料的新产品--60式122毫米坦克炮。(因为弹种的关系,59式的100炮是无法有效击穿59自己正面的,但因为国内技术限制,60式无法实现类似M-62T2 122毫米坦克炮的预定目标,所以在WZ-111/112上均使用了59式130毫米坦克炮,即仿制自苏联的M-46 130毫米加农炮)。121坦克制造出了数辆样车,并进行了一些测试。121在1968年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新的68G试验车,与后来的WZ-122有一定技术联系,可能包括液力传动与120毫米滑膛炮。但是121并没有进入量产,因为一些技术原因始终无法通过测试。而中国的坦克工业发展,过不久就要因为一次钓鱼而改变了(准确说是钓了只铁乌龟)。

(游戏中的121中型坦克)
1969年,中苏之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冲突,一辆T62坦克被我军打瘫在冰封的江面上,我军马上组织人员进行部件拆卸工作,之后苏联的炮击将江面冰层炸破,T62坦克掉入了江中。经过较量,中国成功地打捞起了T62坦克,进行了修复并测试该坦克。T62的115毫米滑膛炮及弹齤药,火炮双稳,主动红外夜视等对于我国坦克工业来说都是难得的先进样品。在对T62的测试中,我军深深地感受到了威胁:T62的滑膛炮可以轻松击穿59式,而59则不能对T62造成有效威胁。1970年初对T62摸底告一段落之后,中国调整了坦克研制计划。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应该利用滑膛炮在59基础上研制二代坦克,另外一种则认为光有这些是不够的,应该研制一型先进的坦克和T62进行对抗。经过权衡,决定2种都进行发展,这就是WZ121(69式坦克) WZ122(只有一些方案和样车)。69式坦克采用了100毫米滑膛坦克炮,相比59式利用T62的一些技术改进了火控和动力系统。但是即使是这样的69式,在后来的服役中也发生了不少问题,导致服役的69式并不多。(在80年代对中东的坦克销售中,客户订购了上千辆69式坦克,但是火力却换成了100毫米线膛炮)。WZ122系列则有数辆样车,每辆样车实验技术和方案也不尽相同,例如比较著名的WZ122(三液)样车 WZ122式(三机)样车,WZ122预备采用120毫米滑膛坦克炮,微光夜视 等,并且打算在炮塔上携带反坦克导弹。采用大量先进技术的WZ122系列样车相比69式则更不成熟,最终并没有服役。但是科研人员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在之后的7.80年代,中国国际环境开始改善,引进105线膛炮后发展出了79式坦克。二代坦克80式也完成了研制。作为第一个研制成功突破T54模板的国产坦克,80式有着一些WZ122的影子。随着综合国力和工业实力的提高,经过88式系列坦克,外贸“风暴”坦克 ,85式系列坦克,外贸90式系列坦克的积累和发展,我国研制装备了新一代坦克,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99式坦克和96式坦克。


(被打捞的T62坦克)


(俄国爱好者绘制的假想WZ122线图,上面似乎写的是重型坦克WZ122)





(WZ122系列的各式样车)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4: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在50年代初期引进了IS2系列重型坦克,其强大的火力和防护深受解放军的喜爱。之后最初的重型坦克研制计划便在IS2的基础上进行。拥有丰富IS2坦克维护经验的单位提出了IS2U(改进IS2)坦克计划。在IS2的基础上,换上了当时流行的类似IS3的箭矢形状正面,以获得优良的防护性,还重新设计了炮塔。之后,又仿制了一个类似IS8的新炮塔,加大了正面箭矢型的角度,因为IS2上的D25T型122毫米坦克炮性能不能满足需要,而新式的122炮又暂时没完成研制,所以还打算使用100坦克炮。但是这个坦克方案并没有进入过量产。

(IS2U,110坦克重型坦克)

(110重型坦克,已经换装100炮)
到了60年代,随着技术的积累和部队的需求,我国又开始发展新的重型坦克。两家单位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计划,分别为111和112。111采用负重轮加拖带轮,箭矢首上设计。112采用大直径负重轮,无拖带轮(似乎采用常规首上)。经过评估,决定发展111方案。WZ111重型坦克由此而来,WZ111重型坦克研制时指标比较高,要求能和当时常见的M103,T10重型坦克对抗。WZ111研制时不同时期有着的方案,主炮准备采用122或者130炮,为了达到50公里的时速,预备采用750马力的发动机。防护上采用箭矢首上,厚度几个方案略有不同,值得一提的是WZ111方案侧面也采用了类似IS3,IS7坦克那种朝内大倾斜侧面,外面加一层薄装甲,中间空间作为工具箱的设计。负重轮和拖带轮设计几个方案也有差别。1960年WZ111的样车完成了制造,但是因为当时国内无法提供预想中的大功率发动机,只能暂时使用520马力发动机进行测试。而炮和炮塔的研制也迟迟未能完成。测试的样车只有一个底盘,而炮塔用配重代替。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和研制,国内薄弱的工业始终无法提供大功率发动机,拖后了WZ111的研制进度,而炮塔和火炮也进度缓慢。到了60年代晚期,中国决定停止WZ111重型坦克的研制,这既有一些关键技术不过关的原因,也有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逐渐主战坦克化,开始出现融合趋势,传统的重型坦克开始失宠的缘故。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也停止了几乎全部重型坦克的研制,277工程,279工程,770工程以及之后研制的一些工程也没有服役。从后来的角度来看,停止WZ111的研制是正确的。今天,WZ111坦克的样车被保存在北京坦克博物馆,默默地诉说着它的故事。

(游戏中的WZ111坦克)

(如今安静地保存着)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4: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坦克技术的发展,WZ111的设计思路已经不能完全跟上当时的潮流,当时国际上流行几大性能均衡的主战坦克,在调整指标之后,出现了113重型坦克。113坦克火力保持与WZ111一样的性能,而又融合了部分59式的设计。大倾斜常规形状首上,横置发动机,大直径负重轮明显带有59的色彩。而车体侧面设计则类似WZ111,火力计划也采用60式122坦克炮。毫无夸张地说,与其说这是一型传统的重型坦克,更不如说是一款设计理念非常先进,融合了中坦和重坦各自设计优点的偏主战坦克的重型坦克。遗憾的是,当时中国的工业情况是很难实现这样的设计的。首先就是无法提供合适的发动机,这也是制约WZ111的难题。客观地说当时国内的设计思想是很先进的,但是已经脱离了国内工业的实际,在那个年代“放卫星”是很常见的。最终113并没有走下绘图板,而随着坦克技术的发展,113也是中国最后一个重坦计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结束,113的一些影子又能在121中型坦克上看到。

(113重型坦克线图)


(游戏中的113重型坦克)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4: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大部分南方地形并不适合重型装甲车辆作战,而新中国成立初期台海,东南局势也不稳定,{已过滤}装备了美援的M24霞飞和M41轻型坦克。而当时我军的59并不适合在南方展开,而轻量的日制坦克早就淘汰了。在经过59的仿制之后国内坦克工业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于是决定自行研制一款适合南方地区使用的轻型坦克。59-16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并打算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工程。5916初一看很像是59的缩小版本,这款轻型坦克相当小,重量还不到20吨。轻型坦克的设计目标是要能压制霞飞和M41,国内的苏联专家认为要达到完全压制此二型坦克的性能,重量需要达到20多吨。事实证明专家的判断是正确的。5916的防护和火力(76炮)都不能满足需要,而且5916上也有一些技术(例如悬挂)并不成熟。5916方案虽然被终止,但是它却是我国坦克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
与此同时的1958年,131型方案也被提出。131预计采用国产的12V135型柴油机(520马力)。但是发动机技术不过关,到了1959年,该方案被暂时放弃。
在131方案的基础上,1959年6月又推出了“132型”轻型坦克设计方案。新方案改用了12150L型柴油机(430马力),解决了发动机问题。到9月底齤132制造出第一辆样车并开始测试。11月该样车受到了解放军的好评并作为国庆参阅装备。1960年工厂按照图纸制造出了28辆该型坦克。到此为止还算比较顺利,但是该车的火力却拖了后腿,计划配备自动装弹机的76炮火力系统。其自动装弹机没有完成研制,射击实验无法进行。该型坦克成了半成品。之后在132的基础上,为了尽快服役,又推出了132A方案,作为132的简化版本132A去掉了一些设备(例如自动测距仪),乘员从3人增加到了4人。后来因为火炮不过关,观瞄镜没有落实,内部空间较小。132A方案也不理想。1961年4月,专家组召开了定案会议,决定不再安装那些无法落实的装备,使用成熟的85坦克炮,适当扩大车体。这就是132B方案。1961年8月完成设计工作,次年3月制造出3辆样车,样车在测试中表现良好。1962年12月,132B正式定型为62式轻型坦克(WZ131)。开始其服役生涯。并且对外出口装备多个国家。62式还参加了后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从62式的诞生可以看出一款方案变成实际服役型号是多么的不易。
在60年代我国国际形势迅速恶化,而62式和59式存在同样的性能差距问题。1967年,代号WZ132的轻型坦克开始研制,整个研制过程历时约10年,期间经历多次变故。在一开始的研制中,该项目只是打算装备改进型85炮更新动力和行走系统。但是在1969年珍宝岛事齤件后,T62坦克给我军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该项目也开始犯了放卫星的毛病,导致后来研制过程相当不顺利(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当时的压力太大了)。WZ132准备采用大量先进技术,火力系列从自动装弹的76炮,到100炮(在62式上装100炮已经成功),100滑膛炮几经变更。还计划装4枚反坦克导弹,采用双向稳定器,昼间可见光瞄准,夜间微光夜瞄(或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三合一式瞄准镜,车长昼夜合一式微光指挥仪,装弹道计算机。很显然已经完全脱离了当时国内的实际情况。在“放卫星”的思想指导下,工厂全面展开新坦克的高指标会战。1970年9月WZ132试制出第一辆样车。样车安装了8V150型纵置发动机,操纵装置液压助力系统,可实现坦克前后俯仰、战车整体上升下降和整车左右倾斜的可调式液气悬挂装置,100毫米短管滑膛炮等。样车试制不久便参加了同年9月21日在北京的射击表演。表演中样车实弹射击表现不凡,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该车其他系统问题成堆,配套技术绝大部分没有研制出来,这个样车实际上是徒有其表的。为此,有关部门否定了新坦克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求该坦克的总体设计推倒重来。在放弃大量不切实际的技术后,WZ132开始具备可行性,研制工作持续了数年。虽然WZ132因为过于激进最后没有获得成功。但是在研制新型轻型坦克中一批项目如液气悬挂装置、挂胶履带板、平板挂胶负重轮以及弹道计算机等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自动装弹机也进行了设计,取得了初步成果。到了1974年,100毫米短管滑膛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苏联相继装备了更加先进的T72坦克, 1 00毫米短管滑膛炮的威力更显不足,已失去了继续研制的意义。同时,由于双向稳定器等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因此,WZl32轻型坦克的研制和设计定型问题被逐渐搁置。1975年,更现实的62式轻型坦克的改进问题被重新提了出来,新一代轻型坦克由于指标与62坦克改进型相近,故后来有关部门将注意力逐渐转到对62轻的改进上。


(游戏中的62式轻型坦克)

(WZ132坦克样车)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4: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整个50至70年代中国坦克研制,虽然不乏出色的设计,但是限于当时国内的条件,大量 的方案,样车,最终只有59式69式和62式修成正果。那些方案和样车虽然没有正式服役,但是却成为共和国坦克发展的一块块基石,我国在那段最艰苦的日子里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褪色。在综合国力逐渐提高的今天,科研人员的汗水和智慧在99式主战坦克上闪耀着光芒。
后记
中国的近代史上,因为落后而遭受了不少苦难,落后就要挨打这几个字是牢牢印在当时每个人心里的。日寇当年以区区铁罐头横行在我们的土地上,而当时因为旧中国没有工业,我们只能以血肉之躯去对抗。新中国成立后努力建设属于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也正是因为我们吃了太多的亏。建国之后,在50-70年代那段最困难的日子里,因为很多原因。坦克工业部门很多方案,计划,努力已经很鲜为人知。但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坦克世界却通过种种努力,让它们重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看着113, WZ111,WZ132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和样子,一辆辆停放在车库里,似乎在诉说着那段岁月的故事。它们不是单纯的游戏数据,而是历史,是见证。在今天,当辽宁号航母起降歼十五时,当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时,当99式主战坦克缓缓驶过阅兵主席台前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附: 坦克世界C线新中国国产坦克情况一览
58式:国产T3485

T34-1:T3485基础上的改进方案,未能投入生产服役

T34-2:结合部分T54技术的T34-1改进方案,因为T54顺利引进而下马

59式(WZ120):仿制T54坦克,成为我军长期主力坦克,部分以及一些改型一直服役至今

121:新型中型坦克方案,装备122炮,有两辆样车,因为技术问题和缴获T62后改变研制目标而没有进入量产

121b(68G):在1968改进的121样车,与后来的WZ-122有一定技术联系,可能包括液力传动与120毫米滑膛炮。但是并没有进入量产。

69式坦克(WZ121):缴获T62之后的中型坦克方案,应用一些T62的技术结合59设计的坦克,定型后为69式中型坦克

WZ122:在缴获T62之后,为了应对威胁发展的新技术中型坦克,有数辆样车,且设计并不一样,因为技术问题并没有服役,但是一些技术应用到了80式坦克上。

110(IS2U):IS2坦克基础上结合IS3等坦克的新技术设计的重型坦克,图纸阶段

WZ111:新中国唯一有样车的重型坦克方案,但是因为无法提供合适发动机以及一些技术问题并没有进入量产,现样车保存于北京坦克博物馆

112:和WZ111同时提出的重型坦克方案,停留在图纸阶段

113:结合坦克新发展提出的主战坦克化重型坦克方案,图纸阶段

59-16:新型轻型坦克方案,因为技术问题而下马。

131:轻型坦克方案,因为发动机问题下马

132:换装发动机的131,有少量样车,但是因为子系统的问题没有服役

132A:132的简化版本,因为火力和观瞄系统而下马

62式(WZ131):最初代号132B,132A换装成熟85炮的型号,在62年定型为62式轻型坦克(WZ131)。

WZ132:1967年开始研制的新一代轻型坦克,在1970制造出样车,但是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国内无法实现,实际上徒有其表,在调整指标后继续研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火力系统不能满足需要,以及62轻改进方案的影响,未能完成研制。
(注:WZ122, 69式,122b即68G, 131 ,132 ,132a暂时并没有出现在游戏中)
(原创成文过程中得到超大187工程的协助,在此深表感谢,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GMT+8, 2025-7-29 14:39 , Processed in 0.0559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