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网游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回复: 2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 16: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⑴,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⑵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⑶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⑷的是田田⑸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⑹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⑺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⑻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⑼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⑽,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⑾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⑿,荡舟心许;鷁首⒀徐回,兼传羽杯⒁;棹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⒃,迁延顾步⒄;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⒅。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16: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⑴闰儿:指朱闰生,朱自清次子。
⑵蓊(wěng)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⑶踱(duó):慢慢地走。
⑷弥望:满眼。弥,满。
⑸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之句。
⑹袅娜(niǎo nuó):柔美的样子。
⑺脉(mò)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
⑻风致:美的姿态。
⑼梵婀玲:小提琴(violin)的音译。
⑽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
⑾渴睡:也写作“瞌睡”。
⑿妖童媛(yuàn)女:俊俏的少年和美丽的少女。妖,艳丽。媛,美女。
⒀鷁(yì)首:船头。古代画鷁鸟于船头。
⒁羽杯:古代饮酒用的耳杯。又称羽觞、耳杯。
⒂棹(zhào):船桨。
⒃纤腰束素: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形容女子腰肢细柔。
⒄迁延顾步:形容走走退退不住回视自己动作的样子,有顾影自怜之意。
⒅敛裾(jū):这里是提着衣襟的意思。裾,衣襟。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16: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1925年暑假后,北京清华学校加办大学部,成立国文系,俞平伯推荐朱自清为该校教授。8月,朱自清来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此时的他单独而来,住在清华园的古月堂,家眷仍然留居白马湖。10月20日,朱自清在《语丝》第48期中发表诗作《我的南方》,表达对南方的怀念。“我的南方,我的南方,那儿是山乡水乡!那儿是醉乡梦乡!五年来的彷徨,羽毛般地飞扬!”此时距离他北大毕业,正好五年。1927年1月,朱自清接着北来,住在清华园西院,从此定居北京。该年7月创作了散文《荷塘月色》。
朱自清夫人陈竹隐在其《忆佩弦》一文中指出“1927年,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大革命失败了,蒋介石统治了全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陈竹隐认为,朱自清当时之所以创作此文,是因为大革命失败产生的“惶惶然”,进而导致朱自清内心的不平静。屈毓秀在其《试论朱自清和他的创作》中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以后,文化统一战线内部开始分化……此外,一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场暴风雨后则表现了苦闷和彷徨,朱自清就是这样……所以,在大时代面前,他感到歧路上的彷徨,觉得自己是‘一张烂纸,一张枯叶’,幻想‘超然’。超然的道路走不通,又寄望于‘找一件事,钻了进去,消磨了这一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GMT+8, 2025-5-6 13:19 , Processed in 0.0556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