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网游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1|回复: 3

特刊5:【鸣金·三国】枭雄轮回 乱世终极演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3 12: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2日18:54  新浪娱乐

《三国》特刊第五期

  终现三国终曲

  叹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

  只得三分天地

  谁人笑最后

  司马氏,篡轮回曹魏

  人世都无百岁

  看白头、争斗不休

  棋逢对手,最后传奇

  留得浮名牵系

  曲终话凄凉

  鸣金处、已成追忆

  轰轰烈烈的《三国》,在95集就此终结。尾声,司马懿恍惚步入何进祠堂,想起何进引出董卓、曹操,由此天下纷争……这枭雄轮回的场景,极具象征意义。
  三国后期,已经从一时瑜亮,变成了司马懿与诸葛亮之争,新《三国》在最后这段强强对决中,加重了司马懿屡遭猜忌又屡受重用的矛盾环境,更增添了他隐忍之术的极致手段,把司马懿塑造成一个孤独而大志的旷世奇才,并以这种方式给了他后世篡位的充分理由。对比之下,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则是蜀汉一方刻意凸显的,既没有埋没诸葛亮在演义中保持的经典传奇,又给了诸葛亮伐魏的另类理由分析。可以说,末期的新《三国》,是魏国与蜀国的三国,吴国火烧连营之后,便彻底沦为龙套,淡然一笔带过。终局故事,尽管略掉了太多情节,略掉了太多人物,让人不能不有所遗憾,但是单就那种沉重的收梢结局,却并没有减损原著中带来的悲凉感,达到了曲终人散的三国末路之氛围。

诸葛亮出师表

  策划/新浪娱乐策划部 文/刘杨 天虹
    目录

  壹,人物篇 金戈铁马:古来征战几人回
  诸葛亮死之遗憾
  司马懿死之安逸
  刘备死之追恨
  静姝死之利用
  魏延死之野心
  贰,剧情篇 金鼓齐鸣:江山代有人才出
  武戏依旧精彩
  权谋当仁不让
  情感逼人眼泪
  对决旗鼓相当
  省略不免遗憾
  叁,细节篇 镂金错彩:百年多事共谁论
  蜀兴兵孙权忐忑
  狂陆逊举止疯癫
  八阵图要挟陆逊
  引倒叙何进祠堂
  难产死静姝亡故
  露锋芒脱鞋隐喻
  上方谷以歌铭志
  受挑衅仲达自辱
  死诸葛吓退司马   肆,热评《三国》
  1,高希希:静女其姝话依晓
  2,李星文:五评《三国》 解开四大职场谜团
  3,李星文:《三国》终评 超越尊贬,戏剧为王
  4,胡建礼:新《三国》关羽自刎更有尊严
  5,谭飞:关于关羽自刎事件
  6,江小鱼:导演高希希之新语境下的突围
  7,江小鱼:诸葛亮绝对不是人妖
  8,司马平邦:曹操何以毙掉诸葛亮

  伍,终极调查
  终局篇
  回顾篇
  (天虹)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2: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强的英雄,再美的红颜,在岁月面前,最终也不过虚无一场。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每个战国英雄梦寐的归宿;壮志未酬,大业未成,也是每个战国英雄终局的遗憾。三国后期,英雄们早逝、老病,已人才凋零,唯有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决,堪称最后亮点,也是最大看点。如果说既生瑜何生亮是年轻时代的英姿飒爽犹酣战,那么亮懿对决则是老谋深算的谋略博弈,新《三国》把最后的精华兑现给了这样两个人物,随着他们的逝去而终结全篇。赵云之死终结了五虎将,孔明之死终结了蜀之精髓,司马懿之死终结了《三国》乱世的全部,《三国》的结束是英雄们的死亡终局。

诸葛亮气急吐血

  诸葛亮死之遗憾

    后期的诸葛亮,眉毛就从来没有放松过,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诸葛亮随着刘备的逐渐强势,也在悄然改变。新《三国》中更是直接点题刘备入川后的人事安排,将蜀汉那种微妙的外来者与“原住民”的权势争斗做了交代。在这种大环境中,本就显得刚硬不足的新版诸葛亮,便又多了几分制衡与委屈。刘备因为伐吴一事对诸葛亮的不满,直接导致他疏远旧臣而亲信蜀臣,于是诸葛亮身份上的尴尬让他不得不面对“失宠”现实,只能眼睁睁看着刘备走向自己的败绩和终结。晚年诸葛亮的忧伤,有着老友们故去的凄凉,更多的是面对君王力不从心的痛苦。火烧连营,刘备一番来得未免过迟的忏悔,掩盖不了他唯我独尊犯下的错误。李严进谗,看似挟持刘禅耳根子软的昏庸无能,实际是代表了整个蜀地官员对北伐的反对。如果说司马懿面对的朝廷责难是明处,是公然的,那么诸葛亮所面对的阻拦,也同样不比司马懿少,而且更多在暗处,防不胜防,又无人可以依靠。
  对于新《三国》弱化诸葛亮的改变,争议不少,有观众质疑新版诸葛亮皱眉的次数太多,苦瓜脸带着永远不开心的表情,忧国忧民并非只是窝囊的表情,鞠躬尽瘁也并不意味着在流泪中生活。因此,相对而言,几场战争戏,看着诸葛亮运筹帷幄成竹在胸的桥段,还是更舒服一些。不过,新《三国》对诸葛亮这个人物解读成功的部分在于情感一面,始终把“情”字牢牢抓住,随着失街亭,上方谷,赵云去世,黄忠战死,挥泪斩马谡,怒斥贬李严,没有大局在握的高瞻远瞩,更多体现的是诸葛亮的独自苦撑残局,因此放在老年诸葛亮故事中,更加赚人眼泪。

司马懿

  司马懿死之安逸
  司马懿之死在新《三国》中处理得仿佛“教父”,抱着未来司马氏小皇帝,听他稚嫩童音背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极为平静而无所求的离去。从曹魏的篡夺汉室,到司马氏的篡夺曹家江山,司马炎孩童的话语已经打下伏笔,那种隐喻也算得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对比之下,临终的刘备,听着刘禅背高祖事迹,却磕绊得不成句子,确有死不瞑目之心。新《三国》中,司马懿的宫斗和战略同样用了浓墨重彩来表现,似乎做为司马懿最终与曹魏你死我活有了合理解释。新《三国》司马懿的复杂心态,用了大量篇幅去表现,表现出一个步步为营处处小心,怀疑任何情感也杜绝任何情感的孤独人物。
  宫斗的阴谋,令司马懿在曹魏阵营中,完全戴着假面具,没有一句真话,没有一点真心,相反,倒是在和蜀汉诸葛亮的对决中,因为光明正大的斗法斗阵,乃至光明正大的失败遗憾,反而能够展露真实的内在。八卦阵两个旷世奇才的对白,将两个人的性格差异展露无遗,隐忍一辈子的司马懿,在诸葛亮面前却格外坦诚,对比他甚至可以下手杀死自己最爱的静姝,可谓新三国刻意而为之的对比。正因为几乎一直处于蛰伏状态,因此当曹爽带幼主出城,司马懿突然发动政变的时候,那种张力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十年磨一剑,此后,司马懿终于可以真正的平静了。

垂死的刘备

  刘备死之追恨
  刘备临终前让刘禅背高祖的事迹,演义说刘备有高祖之风,这是属于刘氏家族的一种隐喻,然而他的公子却完全没有继承下来父亲的才华和志向,只是做了个平庸的好人,最后居然安逸终生,倒也福气,只可惜了父亲那大半辈子的苦心与野心。在新《三国》后期,那个谦谦君子的刘备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着自我强烈意志、已经不肯再听从任何人的君主。新《三国》刻意表现出这三个君主的帝王气概,也刻意表现出这三个君主必备的权诈和霸气,因此,每个功臣故事的背后,都有着与君王权势之争的影子,但是刘备却因此而惨败,成了这种权势的牺牲品。
  刘备执意的复仇,让他在君主谋略上功亏一篑,却成就了老百姓心目中的桃园结义传奇,让刘备变得更加富有感情色彩。新《三国》对此也表现充分,几次落泪和权衡,但最终张飞之死让他崩溃,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尽管此后他一病不起,也深深对孔明忏悔自己的不听忠言,但这个人物的人性化一面,已经由此超越了曹操和孙权,成为《三国》中,最有人情味道的君主。白帝城托孤的诚意,一直是争议焦点,在新《三国》中,表现得还算诚挚,但是那样信任托孤之后,却又对着刘禅说出完全不同感觉的话,给观众“君臣永远是君臣”的感慨。

静姝

  静姝死之利用
  静姝的存在让观众曾经大起争议,幸亏随着剧情发展,这个女人的存在感如此之弱,终于没有让司马懿的黄昏恋变成一场雷戏。表象上,一个单纯的情感故事,一个女人,被一个年老的男人迷恋,甚至可以为了她去责打自己的儿子,同样,女人温柔娴静,贴心解语,最终在男人最失意的时候,被扶正,可惜分娩时亡故。很凄然的一个忘年恋故事,然而镜头一转,最终却给观众揭示,这个最平凡不过的女人的背后,却齐聚了宫斗所有要素:美色、间谍、猜忌、利用、谋杀。
  利用和反利用的关系,成为新《三国》司马懿计谋中,最深藏的一招棋子,连最温情的一面也能够拿来利用,这让司马懿胜过了曹丕,赢得最终的胜利。静姝带着一种幸福死去,她的夫君确实爱着她,为了她还可以修缮何进的祠堂,最终立她为夫人,她似乎没有从司马懿身上窃取什么,而且无形中她成为了司马懿的保护伞。但是,当她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司马懿毫不犹豫地把她暗害了,最后还能利用静姝的死,装病麻痹敌人。

魏延监斩

  魏延死之野心
  新三国人物性格大改写已经成了惯例,本以为会在“历史谜案”的魏延被杀事件上也做一番文章,却出人意料的没有做什么改动。反复无常和狂妄自大是魏延的典型性格,新三国中也完全遵照原著表现出来,没有提炼出太多新意,脑后反骨这种相面桥段,自然是被删除不计的,鲁莽闯入踢翻诸葛亮作法油灯,也只是变成了一片烛光中决定生死的一番对白。唯有在斩马谡一场戏中,出人意料的,魏延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真心流露,一瞬间竟有了相当的人情味道。魏延之死从双方兵马对抗改成诸葛亮灵堂前争执交手,没给这个争议人物最后一个戎马出场亮相的机会。对比病死之前大呼北伐的赵云,对比以身做诱饵中箭身亡的黄忠,同样一代蜀国名将,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更是在新三国终局的悲剧中,又添了一抹黑色。(天虹)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2: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收梢,虽然对比开篇稍逊风骚,但也仍然经典段子精彩不断,火烧连营陆逊一战成名,八卦阵强者斗法精彩纷呈,更有空城计虽然完全虚拟但一直脍炙人口,上方谷一战又是天意难测、天意难违。武戏看点频频,宫廷权谋也在如火如荼,司马家族自倚重加猜疑的无限循环中终于找到机会,反戈一击成功上位,将《三国》变成了司马天下,新《三国》在这段权力交接故事上渲染十足,也演得淋漓尽致。悲情是《三国》终局的基本气氛,刘备之死成就了桃园结义的千古流传,诸葛亮之死让巨星陨落的悲歌达到极致,虚拟人物静姝最终以牺牲品身份落下人生帷幕。无论新三国引发了如何的争议,这个结尾仍然有着回味无穷,意味深远。

武戏

  武戏依旧精彩
  面对刘备的盛怒,孙权手足无措,面对连连失利,陆逊癫狂作态,以忍、以拖、以不变应万变,造就了书生打法的伺机而动,陆逊一战成名,火烧连营成为东吴最后的辉煌。此后,新《三国》再无东吴戏份。最好看的武戏是旗鼓相当,对比曹操的强悍,司马懿能够应对的,只有忍耐,但是这忍耐最终接着命运拖垮了诸葛亮。八卦阵,最精彩的两大高手对决,阵前一番交谈,仿佛又让观众回到最初袁绍和曹操的战官渡阵前会面,不同的是阵法的另一种精彩。新《三国》武戏依然好看,尤为精彩是上方谷一战,瞬间扭转天注定,也是《三国》最后的辉煌一战,双方从希望到绝望,又从绝望到希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名篇,在魏军誓同生死的关头格外瞩目感人。空城计一段,没有书童,诸葛亮少了坦然自若的神情,高山流水的古韵,似乎不是在考验命运,而是和司马懿交心,早已知道结果,但是那个瞬间,琴声背后有着隐伏杀机的鼓点,仍然紧张感十足。张郃战死一段,格外渲染了这员著名老将的勇猛,死得悲壮,也死得其所。新《三国》最后收梢并没有草草结束,几大著名战役依旧打得精彩,表现得一丝不苟。

《三国》文戏同样大场面

  权谋当仁不让
  一面打仗,一面提防,司马家族在如此困境中,居然也能游刃有余地应付曹魏怀疑,让四任帝王都不能不警惕,却又不能不使用。从开始便注定了要和曹家决断,必须有个终极胜负的司马家族,忍字当头,把腹黑做到了极致。即便如此,该英雄时,司马懿仍然不失英雄之气,也博得了众将士的一致拥戴。对比之下,新《三国》把曹真描绘得狂妄自大又嫉贤妒能,突出曹爽才干却又让他在最后不堪一击,相形之下,司马懿的能力与才华,把整个小朝廷衬托得碌碌无能,却又不能不屈辱生存其卵翼之下,最后的政变也就在所难免。司马懿的野心和狡诈在新《三国》中突出到了极致,用自己最爱女人的生命去换来{已过滤}投机的最后一击,这是只有新《三国》中的司马懿才能做到的狠和毒辣。蜀国内政的官位之争,也成了刘备旧部与蜀国老臣的争锋,李严被贬一节,不仅体现了诸葛亮在蜀国遭受猜忌的反戈一击,同时也给了李严一个争议性的解读,借这个人物之口,说出对诸葛亮北伐的反对之声。新《三国》把乱世年代的英雄与勾心斗角讲述得同样详尽精彩。

诸葛亮与阿斗

  情感逼人眼泪
  难得再次看到孙小妹的身影,却是在刘备伐吴之后,已失去笑容的孙小妹,一个东吴{已过滤}牺牲品,虽然抱住母亲大哭着喊着:我恨刘备。内心却依旧难于割舍,最终还是在亲人与丈夫交战的矛盾之中死去。同样是处境复杂的女人,跟随在司马懿身边,温柔体贴又不能不防的枕边人,在极尽宠爱中,作为正式夫人被甜蜜地害死,够毒辣的同时,看到司马懿那种寂寞神情,也知道静姝在他心目中,是何等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张飞的死,刘备可能会再次被诸葛亮劝住,委屈自己一回,但是兄弟情义摧毁了刘备最后一道理智防线,以失败告终的伐吴大战,成就的是桃园三结义的不朽誓言。倾尽全部精力,以完成先帝北伐大业,当年那些文臣武将们,已经凋零到只剩下诸葛亮一个,对着桀骜不驯的反骨魏延,上方谷一场决斗,却在天意中功亏一篑,孔明仰天长哭,这是天要亡蜀,纵使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怎么能再次力挽狂澜呢?于是五丈原巨星陨落,让那个终极对手面对自己木像,喃喃出全部知己语言。战乱纷争的间隙静谧中,以大权在握的司马懿,抱着孙子走完自己人生之路。新三国的情感是纷乱,是悲戚,也是大起伏之后的一丝静谧。

斗戏

  对决旗鼓相当
  新《三国》终篇最华彩篇章,便是司马懿与诸葛亮的英雄对决,两个年纪相近,经历却迥然不同的人,民间传说中归到同窗好友的人,同样强大,却在传统形象中一正一邪,一忠一奸,刻意做了正反两面的典型代表。新《三国》中,司马懿与诸葛亮知己知彼,一个生性谨慎但也屡出奇招,一个狐疑狡诈但也锋芒毕露,虽然没有打破传统套路,为司马懿“正名”,却也把两个人的差异和相同之处做了一定的调整。互为敌人,却又惺惺相惜,这是新《三国》中,最后两位奇人高手的相互态度。在每个人面前都带着假面具的司马懿,独独在诸葛亮面前,在这个最强大的敌人面前,能够坦诚相见,而且,接到诸葛亮的死讯,不是狂喜,而是说出“活着可恨,死了可惜”的惋惜之语,足以做诸葛亮的知音。同样,诸葛亮虽然屡屡能够战胜司马懿,却也由衷尊重和钦佩他。新《三国》的最后十余集,正是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手兼知己的故事情节,撑起了残局精彩,给《三国》画上完美句号。

攻城

  省略不免遗憾
  省略在所难免,但仍然可惜,虽然终局篇,未来的小皇帝司马炎背着诗文,预示了未来,算得上富有意味的结束,不过省略过的内容,也未免太多太多。七擒孟获再次徒有虚名,不要说七擒七纵的传奇,这次连一小脸都不给露了。姜维也冤枉十足,当年何等风光无限,何等义薄云天,何等忠义可叹,新版中,却连魏延的戏份都不如,只是做了诸葛亮身边的小小绿叶,英雄事迹都扼杀在省略号中。吴国蜀国的最后挣扎其实也有着回光返照的精彩之处,但篇幅所限,在新《三国》中统统腰斩了事,就连蜀汉误国的佞臣,也直接由李严替身直接上位。后主还算憨态可掬,一句“拿不拿蟋蟀”虽然有穿越到宋朝之嫌,但对个性表露也算是添油加醋的到位渲染。铁笼山之战的缺失怎么都有些遗憾,少了陆抗羊祜井水不犯河水的边境佳话,也终于抹去了东吴最后一抹光彩。(天虹)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2: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便没有了七擒孟获,没有了二士争功,即便姜维彻底成为打酱油人物,陆抗这位最后的江东才俊也完全略过,《三国》收梢的段子,依旧有着火烧连营的壮观,八卦阵的精彩,上方谷的悲壮。《三国》的经典段子,都是千古流传的名篇,自然不能轻易改变,但是小细节上的稍作加工,便把故事走势改得微妙起来,让现代人的观点悄然渗入传统思维中,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三国面貌。

孙权劈石

  蜀兴兵孙权忐忑:刘备称帝,第一诏便是欲兴兵东吴,在赵云和诸葛亮苦苦劝阻下暂时作罢,镜头转到东吴,正在舞剑的孙权,闻听此消息,手中宝剑还鞘,特写中,剑尖恍惚着插不进剑鞘,终于和刘备从同盟到死敌,孙权不能不担心,虽然强自镇定面无表情,小动作却泄露了内心忐忑。随后张飞属下的背叛,让事情火上浇油,投奔孙权,更是把东吴置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陆逊

  狂陆逊举止疯癫:如果说陆逊的最初登场,还是有着几分权衡利弊的狡猾,见好就收的自保,那么在刘备伐吴的时候,就已经突然性格大变,张狂如当年的凤雏了。新三国的陆逊,没有美玉的形象,没有自如的举止,倒是用特立独行的方式展现个人风采,这和传统印象中斯文谦逊的年轻书生形象大不相同。不过大权在握之后的陆逊,任人诽谤,始终保持冷静与沉稳,胜利后也能够淡然处之,显得更有城府。
  八阵图要挟陆逊:三国演义中,八阵图让大胜的陆逊胆寒而退,这样预知未来的的“穿越”诸葛亮,当然不可能出现于更为务实的新三国电视剧中,不过新故事中,偏又没有略过此段,特意提及一笔,一方面略过耸人听闻段子,用老马识途就轻松解决,突出陆逊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故意安排了诸葛亮在八阵图中安置的小盒,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只言片语没有,便让陆逊撤了军。吓退改成聪明人一切尽在不言中,更有说服力。

司马懿

  引倒叙何进祠堂:司马懿出兵,路过何进祠堂,借司马昭读铭文,把何进的一生说明给了观众,身处其中从冷眼旁观到大权在握的司马懿不能不有所触动,因为静姝而为何进祠堂进行修缮,再次证明静姝在司马懿心目中的位置。同时,这个小细节又把被剪切掉的《三国》故事最初部分补完,以这种方式进行倒叙,借司马昭和司马懿的口,说给观众听。情节的巧妙布置环环相扣,让司马懿的感慨展现《三国》从开篇到结束的首尾相连。

静姝

  难产死静姝亡故:做为可以与《三国》貂蝉、小乔比肩的生造人物,静姝的戏份出乎意料少到可怜,而且也没有任何出彩之处,但是却从静姝的生与死,引发了司马懿棋局的关键步骤——装病。以最挚爱夫人难产死亡,来引发司马懿中风,算得上最合情合理的解释。一句“我都病危了十几年了”,道尽司马懿韬光隐晦的屈辱经历,故事终结司马懿坦然静姝死在他的手上,把已经深藏不露的司马懿做了再一次的极致渲染。

司马懿

  露锋芒脱鞋隐喻:大事已成,曹爽带着幼主四面楚歌而手足无措,关键时刻他终于没敢于最后一搏。胜券在握的司马懿脱下鞋子,露出他的脚,稳稳踩在了曹爽身上,这个象征性十足的小细节安排,已经把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剧中出现曹操的闪回,毫无忌讳地自问自答,就像对司马懿未来的定义:为什么脚要比手和脸都白呢,因为它总藏着。挥剑只有一次,但是磨剑磨了十几年,因此司马懿不会失手,一击成功,从此进入司马氏的天下。
  上方谷以歌铭志:用带不走的全部粮草做诱饵,诸葛亮终于盼来对司马懿的最后一战,以为必死无疑的司马懿大军,在大火中无力冲杀,绝望的司马懿决定率军投降,但是自己要自杀成仁,深受感动的魏国将士决定一起战死,于是熊熊火焰中,传来荆轲刺秦的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许正是这种悲壮感动了老天,深知天象的诸葛亮竟没能预测到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镜头仰视雨水,验证了司马氏命不该绝,是难以违抗的天意。

诸葛亮空城智斗司马懿

  受挑衅仲达自辱:经典段落,诸葛亮屡次挑衅司马懿,司马懿以守为攻,以不变应万变,就是不肯出战,似乎耗死蜀军。于是诸葛亮用女人服饰羞辱司马懿,司马懿老着脸皮竟不为所动。在新《三国》中,故事更进一步,司马懿的隐忍之功,不仅让他面对女人华服的侮辱保持镇定,甚至更进一步,直接穿上给信使看,看惯了英雄气概的《三国》,司马懿的举动完全背离了一种战士精神,为成功不择手段,最终总是这样的狐媚之人,取得最后胜利。诸葛亮的谋略远超司马懿,但是在厚黑功夫上,却远不能及。
  死诸葛吓退司马:五丈原诸葛亮最后一次“装神”,用木像就吓跑了司马懿,让这个一直以来的对手感到奇耻大辱。新《三国》中,安排了这样的小细节展现司马懿内心:司马懿命人拿来诸葛亮的那尊木像,无人时摆在自己面前,自说自话,对这个一贯的对手表示惋惜之情,这一刻他极为少见的真情流露,而等到朝廷来人的时候,马上又恢复了漠无表情的态度。“千年难遇,活着可恨,死了可惜” ,司马懿用这样的评价,给观众展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复杂情感。(天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GMT+8, 2025-5-7 05:14 , Processed in 0.0794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