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3 17: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诗词 芙蓉池 乘辇夜行游,巡遥步西园; 7 J R: s+ Z7 N' R" `. j5 i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 O5 |+ k" Z5 q% Q" p& O0 ~, y% u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 o- C; }4 E/ |. e; _) X/ }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6 d- X7 I( K( S' J/ M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u) U: n; a5 F: g. n- o
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 ) B7 k& K# D- K; i' |6 r) ?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4 q8 T: V) ^4 {5 i X 遨游快心意,保已终百年。 杂诗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 k6 n w) I+ ?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4 b, f( @: Z0 l& J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 S) G3 ~2 G7 P- b5 t; F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 Y8 z7 _& \" g! P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3 l f, y- @' ]4 ]# _ x& o- l) _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 q- R1 |+ I) B9 H$ l F6 D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y U, g% M* b& b' ]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0 y+ v9 B( V; [# H5 I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杂诗 西北有浮云,
9 g$ ? z- L9 |/ f* g% O. b 亭亭如车盖。
7 U& M9 i0 R1 @ 惜哉时不遇,
" a. `- a4 s! u% S1 b) @, Z" g 适与飘风会。
! T: s- m% K0 f6 S 吹我东南行, 0 Q0 R4 h/ x( @' T5 C* n) o0 `
行行至吴会。 6 }' i1 {% Q6 _9 i0 t
吴会非我乡,
' F* a! }( q8 o( f# K1 G 安得久留滞。 5 |/ }6 ]2 K2 G0 l
弃置勿复陈,
8 F& ]) f7 P4 g7 l4 L 客子常畏人。 燕歌行【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 6 Z- | c& o# g! y0 y, l) d
草木摇落露为霜。 . M6 }& a" c4 u; R; m/ @+ K. ?4 Z" T
群燕辞归雁南翔, 8 x2 V; w: T% m) |" i4 J, J! |9 Q
念君客游思断肠。
A& Y/ b3 ]' i$ c4 N6 l8 l 慊慊思归恋故乡, 2 ^, \: {* S2 G# p
君何淹留寄他方?
) A( r0 |* X# w# W( c% V 贱妾茕茕守空房, % `& d) v: n/ |+ b E; ]- W4 z% c9 D
忧来思君不敢忘, ( w- M4 j5 q3 N5 M2 q+ o0 E
不觉泪下沾衣裳。 3 v9 k3 _9 u( ?# {# H& x
援琴鸣弦发清商,
4 M# l2 Q Y2 ?, v2 B2 A" K 短歌微吟不能长。 1 z* v* x2 w) L8 [0 P# d p
明月皎皎照我床,
- j) _1 `- | f' p9 P 星汉西流夜未央。
) L W) d+ ~8 G2 p 牵牛织女摇踵望,
" g# R5 H( T$ T9 I2 H 尔独何辜限河梁? ) z5 n+ u) O+ g
注释:
! t8 M. g, [. T: F 《燕歌行》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 a8 ^* H4 ?$ |( T5 \ 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 草木零落, 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 m5 G: M. M7 A F 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 比如, 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 |6 g f4 l& h! E" S. ?
这首诗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辞;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燕歌行【二】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 l0 t* K; o" l3 i0 u& A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3 I+ f0 N% j, c, H* y/ e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9 c& a, j' F& j; o' Z" @. ^5 s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 x+ j' ^ s$ I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 - Z0 [; r) K( L3 g$ ^$ V6 m
飞①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 R9 m2 _$ J1 C( r1 T$ V+ H# K 曹丕《燕歌行》在诗史上久负盛名,但历来对其一“秋风萧瑟”篇分外垂青,而于此首却问津甚少。其实是双璧一对,两篇对观,更饶意味。
& D- Y' J% |8 J: }5 s# U 前篇从“霜飞木落”、“燕鹄南归”感物起兴。由时序涉及归鸟,再由鸟归而关联所思之人淹留他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曲曲道来。此首与其主题、情思相一,构思则另起炉灶,“唯抒情在己,弗待于物”(王夫之《姜斋诗话》),不假外物,直抒胸臆。
* p" ~7 m/ j7 B3 |5 G 人的心里如果遇到困扰,忧虑而感觉不安,就需消除情绪的动荡,精神求得平衡,苦闷才会消散。否则就寻求种种办法,以求解脱。而室妇思人,含怨何终,故动人不已。第七句的“展诗清歌”,是写思妇浅吟低唱怀人幽思的《燕歌行》,这是主人公聊自宽解的第一措施。可是,欢愉难久,忧戚继之。思苦歌伤,犹如前篇所言“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清商之琴音凄苦不堪,无丝竹相伴的清唱也格外凄冷。二者都是“乐往哀来”,忧上加忧,此之谓“举杯浇愁愁更愁”。 秋胡行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 \; o# K1 U& a- K5 Z* A: q
寄言飞鸟,告余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8 D6 T2 I6 K$ S1 V0 H* ?) G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
' ~* _6 U3 v. D+ F 乃在大诲隅。灵若道言,贻尔明珠。 5 l3 D6 C9 y- F8 t5 g4 D( n
企予望之,步立踟蹰。 - |7 J5 y( m9 z3 n+ c+ e8 p
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 C- W, |: x- \0 y
注释: 7 D) ?* v6 a. p8 g+ C0 @
《秋胡行》属乐府《相和歌.清调曲》。古辞原意是歌颂秋胡妻的贞烈。 , x' h, ?- v+ d* T( D! @# V
首二句十字直入主旨,点明了整个事件的原委和结果:早晨即与佳人相期,但直至日夕,佳人却终没有来。其痛苦的语调,浓重的失落感顿时笼罩全篇。
1 c( x$ v: ?9 g7 Z1 ] 至此,读者也许会产生两点疑问:其一,诗中的“佳人”是谁?真是容冶貌美,为魏文曹丕所倾心期的女性?还是他成就大事业所渴思的贤人?其二,佳人为何失约未来?是关山迢递,路远会难?还是另有曲折,中途变卦?有趣的是:这些为读者关心的问题,不知是作者以为不重要,还是另有隐衷,提不得也,故一起略在诗外只字未提。诗人只是在十六句中,反反复复,絮絮叨叨,极其主观而咏叹调般地倾诉着一个主题,这就是──因佳人失约未来而引起的浓重的失落感。光从字面看,这种失落感和待人不至的焦灼感,似乎是指从早晨与佳人相约开始,到日夕佳人未至这段时间。其实,朝──夕,仅仅是一种光阴的比喻,时间的象征,即以一天象征一生。由朝至夕,乃指从青少年至垂暮之年的整个人生。在自己的整个一生中,始终有一种不能实现的追求,和由不能实现而带来的巨大而又无法弥补的缺憾感。明白了这一点,“佳人”是男是女,为何失约未至这些问题,也许确实就无关紧要,可以略去。重要的倒是,诗人是如何组织和表达这一焦急渴心情的,且让我们欣赏一下: " {" t8 [* |" [- X
首先是“嘉肴不尝,旨酒停杯”。为思佳人,茶饭无心。连美酒、连嘉肴都懒得动箸一碰,箸在半空,酒碰到唇边,忽然像电影来了一个停格。心中涌起的,是追求永远不能实现的深层的失落感。二是“俯折兰英,仰结桂枝”,尽管追求不能实现,但自己并不停止这种追求,故其行也高,其志也洁。此化用屈原《离骚》和《九歌》中“结幽兰而延伫”,“结桂枝兮延伫”句式,以示自己贮芬芳而待远人。三则是表示愿意跟佳人到天涯海角,并让海神把最宝贵的“明珠”送给她。四是足眺远,踌躇徘徊,渴念之情,几乎急不可耐。为此,诗人什么办法都想尽了,为诉说自己的情怀,“飞鸟”也托了,“兰英”也折了,“桂枝”也结了,誓言也发了,尽管“步立踟蹰”、“何得斯须”,渴慕焦急之情片刻都难忍耐,但“佳人”如终没有来。此与首句照应,以种种努力,表明这是一个永恒的绝望。整首诗,如面对亲朋故友,娓娓不倦,反复倾诉自己彻夜难眠的衷肠;又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郁结无告,故作一热烈、主观而又偏执的个人内心独白。具有移人情魄的魅力。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曹丕诗歌的好处在于“能转能藏”。“转”者,即“变宕不恒”,如《善哉行》(上山采薇)之类,以多重比兴写自己“变宕不恒”的感情流程。“藏”者,即“含蓄无尽”,意味隽永,以舒缓的笔致,缠绵婉约的风格,咏叹调般的形式特点,抒发自己失落的惆怅与郁结不解的“情结”。这种发抒形式,比起他父亲曹操《短歌行》中求贤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一缠绵,一苍凉;一婉约,一慷慨,其不同如此。 典论 曹丕
c. Y# N4 l7 i) n' O/ Q2 E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雿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 { U. D4 y+ ~2 k+ _1 C) j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4 n" z s4 b1 n& r; k$ Y# b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 @( E# q* U' s2 m& W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4 l8 J7 Y0 d/ r5 {, Y/ ~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 U: h* `$ c# p
◎诏答孙权(黄初三年) % y) W6 Q; I- p7 H# u4 @
权前对浩周自陈,不敢自远,乐委质,长为外臣。又前后辞旨,头尾击地,此鼠子自知不能保尔许地也。又今与周书,请以十二月遣子,复欲遣孙长绪、张子布随子俱来,彼二人皆权股肱心腹也。又欲为子于京师求妇,此权异心之明效也。 4 x' k1 w* p: m) o; V+ b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魏略》)
8 @, H' y. t1 B, T4 T8 {4 @2 k4 D ◎策命孙权九锡文(黄初二年十一月)
% Y G3 p( ]8 ]; }6 _ 盖圣王之法,以德设爵,以功制禄;劳大者禄厚,德盛者礼丰。故叔旦有夹辅之勋,太公有鹰扬之功,并启土宇,并受备物,所以表章元功,殊异贤哲也。近汉高祖受命之初,分裂膏腴以王八姓,斯则前世之懿事,后王之元龟也。朕以不德,承运革命,君临万国,秉统天机,思齐先代,坐而待旦。惟君天资忠亮,命世作佐,深睹历数,达见废兴,远遣行人,浮于潜汉。望风影附,抗疏称籓,兼纳纤絺南方之贡,普遣诸将来还本朝,忠肃内发,款诚外昭,信著金石,义盖山河,朕甚嘉焉。今封君为吴王,使使持节太常高平侯贞,授君玺绶策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以大将军使持节督交州,领荆州牧事,锡君青土,苴以白茅,对扬朕命,以尹东夏。其上故骠骑将军南昌侯印绶符策。今又加君九锡,其敬听后命。以君绥安东南,纲纪江外,民夷安业,无或携贰,是用锡君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君务财劝农,仓库盈积,是用锡君衮冕之服,赤舄副焉。君化民以德,礼教兴行,[敦义崇让,内外咸和,](从《书钞》补)是用锡君轩县之乐。君宣导休风,怀柔百越,是用锡君朱户以居。君运其才谋,官方任贤,是用锡君纳陛以登。[君显直厝枉,群善必举,](从《书钞》补)君忠勇并奋,清除奸慝,是用锡君虎贲之士百人。君振威陵迈,宣力荆南,枭灭凶丑,罪人斯得,是用锡君鈇钺各一。君文和于内,武信于外,[禽讨逆节,折冲掩难](从《书钞》补)是用锡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君以忠肃为基,恭俭为德,是用锡君秬鬯一卣,圭瓒副焉。钦哉!敬敷训典,以服朕命,以勖相我国家,永终尔显烈。” |
|